创新型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建设研究

2020-12-17 11:42:08高楚云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实训工业机器人

●高楚云

一、引言

基于高端智能科技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正在全球范围内替代普通机械化设备及低技能劳动力,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速度领先全球,相关资料显示,多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高于全球水平。工业机器人最常见的形式是智能机械手臂,如其他工业机器人一样,它们既可以处理一些大型工业生产任务,比如汽车制造;也可以处理一些精细化的工作任务,比如芯片制造。考虑到工业机器人强大的性能和广泛的可应用领域,“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一方面引导我国企业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另一方面鼓励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开发及工业机器人的自主设计。保守地估计,202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可达到180 万台。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于相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创新型工业机器人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为适应行业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需求,各地方高职院校纷纷申请参加“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建设,通过具有预见性的社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提前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一定的调整,并融合本地工业优势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趋势,解决未来企业在引进和应用工业机器人后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

二、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根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和工业机器人在我国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情况,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技能技术人才将会持续紧缺。深入分析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型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培育出的新型人才将拥有相对广阔的就业前景,具体如表1 所示。

三、创新型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建设方案

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在制定建设方案时应当统筹规划,对接本地智能制造业的技能人才需求。例如,根据“十三五”期间衡阳市委、市政府将大力扶植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企业和整机品牌,积极推广集成制造、精益生产和精密制造的发展规划,衡阳高职院校应当对接本地企业需要,培养掌握工业机器人等现代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除此以外,高职院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中心的建设。

(一)校企联合推进应用人才培养中心教学资源建设

创新型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一旦建立完善,将成为当地工业机械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如此一来,创新型工业机器人培养中心不仅仅成为助力高职院校竞争力提升的教育资源,还成为利于全社会大生产的工业资源。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利用本院校内部资源建设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还可以尝试借助外部资源建设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以便从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然后将教育成果分享出去,形成人才、设备、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有效共享。

表1 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为了顺利地面向企业开放,高职院校有必要采用校企联合推进的方式,加快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校已经与北京华航唯实、上海ABB、安徽海创等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并集合行业标准、企业技术标准及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定。同时,该院校加强与常州机电职院等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系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真实的项目任务、工艺流程为载体,呈现工业机器人制造应用企业生产场景,突出核心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及职业素养的训练,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确保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丰富、先进实用。

(二)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的设计

建设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仍要坚持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采用产教融合的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只有让学生真正接触和操作工业机器人,他们才能够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学习产生兴趣、形成经验。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大多是留在院校所在地就业,因此,在建设工业机器人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时,应当要结合本地的制造业特色和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衡阳将依托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企业和整机品牌,积极推广集成制造、精益生产和精密制造。因此衡阳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中心设计时,应当积极融入衡阳特色产业链,校企合作的重点应该在发展集成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保证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共享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在具体组织实训时,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分析市场岗位对相关人才能力素养的需求,从而设计相应的实训场景,融合任务教学以及项目教学模式,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产品加工制造,并由教师来检验质量成果,形成有效评价,督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必要技术能力。

(三)建立规范管理、多元评价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

一般情况下,确定建设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之前,高职院校便已经出台了相应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并确定了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设计项目建设计划,并基于此来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就目前而言,工业机器人专业对于许多高职院校都是全新的领域,但是其符合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要求,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从某种程度上说,最先从科技领域占领技术人才培养前沿阵地的高职院校最可能抓住先机,在教学改革中,实现第一梯队人才培养,向社会输送更有价值的人才。

除了规范化管理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建设过程的监控,明确权责;建立使用者评价、第三方评价、项目组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确保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建设质量。同时,在收集整理相应的评价结果之后,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了解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做出改进。另外,可由共建企业定期对应用人才培养中心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定期召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总结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

(四)合理规划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训中心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基本前提。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新设专业课的设置要在相关性最强的专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拓展,创新型工业机器人培养中心的课程设置也应该服从这一原则。通过横向对比发现,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与机电一体化存在较大相关性,基于机电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标准,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专业(群)平台课、专业岗位课、专业课选修开设建议如下。

1.专业(群)平台课。专业(群)平台课主要传授学生电工技术、电气工程、电子技术、机电工程、电子信息系统、机械制图、专业软件应用、机械技术、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电工基础、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继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装配实训、PLC 基础及应用、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现代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识图与二维软件应用、金工(焊接、钳工)实习、机加工实训(操作机床)、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应用等课程实现,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

2.专业岗位课。专业岗位课与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应用等有着直接关联,具体包括交流与变频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三维造型软件应用、工业机器人仿真与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及应用、专业综合实践等课程。学生学习完这些课程基本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实操能力。

3.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拓展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选择相应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可选择范围比较大。

四、结语

总之,创新型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现有的人才资源、行业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紧跟时代步伐,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猜你喜欢
实训工业机器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认识机器人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