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户与放人户

2020-12-17 22:59本刊通讯员
电脑迷 2020年1期
关键词:亲友团媒婆男方

本刊通讯员 兰 卓

一个姑娘从眼前走过,媒婆张婆婆立即向身边的人打听:“这是哪家的姑娘,还长得清秀呢,放人户没有?”

“放人户”是流行于川渝的婚姻习俗,用书面语言来说就是订婚。

媒婆往往是乡村里的“消息灵通人士”,七八里地范围内随便一打听,关于这个姑娘的“大数据”就出来了——往上三辈是什么样的人,七大姑八大姨在干什么,有几头牛、几棵树、几间房子,问得清清楚楚。

如果这个姑娘还没“放人户”,张婆婆自然如获至宝,立即在她的“数据库”里搜索适合的男子。然后找到双方亲戚牵线搭桥,启动“看人户”这道程序。

媒婆也是乡村的社会活动家,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天上的麻雀都嚯得下来”。除了没有职业装和工作牌,她们那顶呱呱的口才,是绝不输给如今的房屋中介或保险销售人员的。

如果男女双方感到满意,张婆婆便会择吉日“看人户”。男方看女方,一般在场镇上,经张婆婆指点,男子悄悄在远处观看女子的容貌、身材、有无残疾等。

有的地方则没有上面这道程序,直接安排女方看男方。女方确定亲友团,相当于考察团,由母亲、大姑、小姨等人一道去男方家做客。

男方自然也有亲友团,哪怕借钱也要立即买肉打酒,热情款待。正餐前要“过午”,比如吃“开水蛋”,就是阴米煮荷包蛋,汤里放米酒。

这是物质短缺时期的奢侈美食,孩提时代谁都希望参加这样的聚会。一两顿饭的工夫,女方除了看男子人品、身体状况外,还要看房屋、家境等情况。

有这样的“明察”,自然还有“暗访”。四川俗语说:“十个说客当不倒一个戳客”,意思是“十个说好话的人比不上一个说坏话的人”。按照民间习俗,凡遇到有人“暗访”,只能“打圆场”(说好话),不能“打破锣”(说坏话)。

“看人户”相当于现今的相亲,是旧时婚姻成败的重要一环。看完后,男女双方的考察团要组织“合议庭”,再把合议的结果传递给媒婆。如双方满意,便算“看起了”。如不满意,称为“没看起”。

“看起了”,男女方开始频繁接触,彼此熟悉。时机成熟时,媒婆便择日请男方到女方家“过彩礼”。

条件好一点的要办“定婚酒”。一般由双方选定一个双日子,男方备办鸡、鱼、酒、米等,香三炷,蜡一对,红线纸若干。有钱人家还会送给女方金银首饰、玉器玩物等,如金耳环、簪子、玉镯各一套,称为“金一套银一套”。女方则回赠男方鞋帽、衣料等物。同时,双方写好请帖,定下婚期。

这个程序便是“放人户”,是很有仪式感的。女方一旦“放人户”,她便是男方的未婚妻。“人户”旧指某一男方家,“放人户”就是把女儿“放”到那一家去。当然,女子不是物件,这个“放”字源自过去男尊女卑的思想。

作为中介,媒婆的佣金是男方给的一些礼物,物质短缺时期可能是一些粮食或鸡蛋,生活状况改善后可能是一个硕大的坐墩(猪屁股),后来演变为直接给个红包。

在旧时乡村,媒婆、巫婆、接生婆不是专门的职业,都是业余的私活儿。其中,媒婆有点毁誉参半,因为男女双方婚后的幸福与否往往全凭媒婆那张嘴。如果她“撮合”的成功率高而且“售后服务”也好,比如善于调解新婚夫妇的家庭矛盾,十里八乡的人都会相信她,找上门来请她牵线搭桥。

“看人户”与“放人户”虽是旧时民间的婚俗,与如今的自由恋爱相比有些烦琐、“古板”,但由于有第三方介入,在处理“没看上”“过彩礼”等微妙关系和敏感问题时,多了一份游刃有余的从容和协调。

猜你喜欢
亲友团媒婆男方
媒婆李
媒婆李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降火
自制
县委书记的贪腐“亲友团”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
离婚亲友团,切莫好心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