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 范旭华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情境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促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接下来,本文就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及合作情境三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问题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数学知识。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常常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提问效果。那么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实现有效学习。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这节知识中,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儿童节的时候,我们学校要在操场搭建一个长12 米、宽8 米的舞台,为了让舞台看起来更漂亮,要在舞台周边安上彩色的灯条,有谁能算出来需要买多少米彩色灯条呢?”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知识去解决问题。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多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征,很难使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功能来简化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懂得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和具体性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教师可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构建教学情境。
以《平行四边形》这一课为例,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其中内容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裁剪下来,补到另一边上形成一个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的已有知识经验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构建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内容,不仅能为数学教学增添趣味性、生动性,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属于启蒙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思想的渗透,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而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互助合作情境,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真正探究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迪,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促使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教学为例,此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此,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各小组共同探讨:“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能知道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探究,最终得到结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不同点是,正方体的六个面相同,长方体是上下、左右、前后面分别相同。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营造互助合作情境,可促进学生之间有效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是小学数学改革教学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