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 吕红梅
小学阶段作为数学知识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学生初步构建“数”与“形”这一知识生态体系的关键环节,此时加强计算素养的渗透,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本质,提高数学综合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以往的“题海战术”等计算教学方法与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容易产生思维定式问题,影响了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因此变革计算能力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切实可行的数学计算方法与技巧的支持,也离不开数学算理的支持。作为数学知识系统化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需要高度重视数学算理的教学,指导学生在掌握各种数学计算方法之前,对数学计算的一些基本原理或思路形成深刻认知,这是后续解决数学计算题,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发展的重要思想与理论基础,也是学生高效解决数学计算题的重要依据。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期间,要注意结合某些数学计算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其中包含的算理等知识,确保学生搞清这些计算题当中包含的数学算理,这样也更有利于他们牢固记忆各种计算公式、法则与规律。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这部分计算知识期间,许多学生可能会搞混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这两个部分的计算内容。虽然大多数学生已经懂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将小数点对齐,但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却容易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性选择具体的计算实例,为学生讲清楚小数加减法的具体算理,使他们搞清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经过整数加减法部分知识学习,学生已经懂得求解这类数学计算题的时候需要对齐各个数位,小数加减法也一样。比如,针对“4.26+2.42”这个计算题,其中的4.26 是由4 个1、2 个0.1 与6 个0.01 构成,2.42 则是由2 个1、4 个0.1 与2 个0.01 构成,在利用竖式进行计算的时候也需要对齐相应的数位,这样,学生就会充分意识到小数点对齐的原理。通过该种细致分析和计算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切实理解算法和算理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快速地理解与计算这些计算题。
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笔算能力、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等基本计算能力,如果忽视了口算或估算等基本计算能力的训练,只是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那么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基于此,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针对口算与估算等不同计算方式进行专项训练。
针对口算能力的训练,教师将常用的一些计算方法与技巧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指导学生平时多思考、多训练,不可一味贪图快而忽视了口算的准确性,如平时可以定期为学生设计一些口算题目,让他们进行反复训练,同时还可以采取“视算”“听算”以及小组比赛等多种口算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口算训练的兴趣。针对估算能力的训练,可以用来初步检验笔算结果的准确性。如,针对“8.14×0.98”这道计算题,通过估算可以初步判定其值小于8.14 但是又非常接近8.14,并且结果有4 位小数,末尾的一个小数为2。基于上述估算,如果最终计算的结果不符合这一基本特征,那么就可以判定计算结果出错。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涵盖了整数、小数与分数的一些四则运算,这些计算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也包括一些比较简便的计算方式与技巧,可以使整个数学计算题的求解变得更加简单。或者说,简易计算方式是建立在基本运算法则和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计算公式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其变得更加简化,最终实现快速求解计算题的目标。但是无论采取何种计算方式方法,都要注意确保计算思路与过程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不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差误。
例如,针对“3987-1998=?”这道计算题的求解,如果直接采取列竖式求解的方式,那么计算量比较大,并且非常容易出错。学生可以换个思路,利用“差不变”这一基本计算规律来构成新的计算公式,即:3987-1998=(3987+2)-(1998+2)=3989-2000=1989,这样可以快速得出计算题的结果。又如,针对“61.5×5.4+61.5×4.6=?”这道计算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化,这样就可以得出:61.5×5.4+61.5×4.6=61.5×(5.4+4.6)=61.5×10=615。由此可见,通过灵活地应用数学定律与法则,可以将某些复杂的数学计算题进行简化,最终快速得出正确的答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能力,会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立足数学算理学习,从丰富数学计算方法出发,积极开展专项计算训练,同时还要注意提倡简易计算,培养学生规范的计算习惯,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降低他们出错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