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北望小学 夏庆芳
美国数学学会主席魏尔德说:“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数学学科不仅包含数字、符号、公式等内容,也具有深刻的文化,比如数学思想、观点、语言等都蕴含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对数学知识中文化意义的发掘,并且引导学生加以感知和体验,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数学学科的发展是人类进化的过程,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一种文化。数学文化的熏陶,可以从数学学科发展史开始。回顾数学发展的历史,不难从中感知到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存在许多有趣的数学经典故事,介绍了一些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从中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从而对数学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例如,在进行“负数”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现负数的产生过程,并提出问题:“有同学知道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是哪个吗?”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急切地想了解这一问题。于是,教师就向学生介绍了《九章算术》中“正算赤,负算黑”的说法,这一说法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以红色算筹为正数,黑色算筹为负数。这样,学生就了解到负数的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来查询《九章算术》的相关信息,从而了解其产生的年代与背景,对我国数学发展史进行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认识到我国古代先贤的伟大智慧。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是感知数学文化的有效方式。
数学是智慧的试金石,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通常都包含了相应的数学文化,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研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开展“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时,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不妨将学生感到陌生的多边形转化为学生已掌握的图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然后再分别开展面积计算。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了解了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产生过程。由此可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也促使他们深入了解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了双重促进的效果。
数学知识蕴含着深厚的数学方法,体现了数学的博大精深。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努力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原出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深厚的文化意义。
例如,在进行《数学方广角——对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田忌赛马”的典故,最好通过动画短片的形式加以展现,这样就能更好地展现赛马的过程,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对阵的过程,从而深刻领悟到最优化思想的作用。又如,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教师不妨以剪纸、脸谱等传统艺术图案的图形作为教学素材,解读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感知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这样既能够为教学增添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又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
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不仅仅是关于真理的科学,而且也拥有美的内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数学基本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外,还应当引领学生感受数学深文化的魅力,学会从学习过程中提炼数学的美感,师生共同享受数学之美。
例如,许多学生认为圆是最美的图形,教师不妨对此加以引导,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于是,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圆和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圆由曲线构成。”教师继续追问:“不过,椭圆也是由曲线构成的,圆的不同之处在哪呢?”学生回答:“圆更加光滑和均匀。”教师接着引导:“这些只是外在原因,那么使圆如此受喜爱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只要从圆的相关性质进行思考,就能够找到答案。”以上过程,看起来是在对圆的美进行探讨,但最终都归结为对圆的性质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将学习数学知识与体会数学美感融合到了一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总之,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发掘知识的文化内涵,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对数学发展史与数学文化的介绍,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学科的诞生与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更好地弘扬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