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大黄山中学 杜 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提高阅读效果首先就应当掌握阅读的技巧。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正确的示范,能够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做好阅读示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从而为深入的学习提供保障。数学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往往是隐藏起来的,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加以提取,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帮助学生,解读出其中的关键信息,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条件中出现“甲是乙的多少倍”“甲比乙多多少”这样的信息,就需要学生运用阅读能力加以解读。而当题目的内容较多时,学生要学会以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中总结关键信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图表语言,引导学生学会画树状图,利用树状图列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让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解题练习,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阅读能力的锻炼,逐步增强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达到提升解题效率的效果。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数学教材中的语言十分严谨、缜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学生要想对其中的术语、概念、公式等理解到位,就必须养成较好的阅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促使学生在练习中做到手脑并用,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方式,将数学专业语言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例如,在学习“幂的运算”时,学生掌握了“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这一公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其加以概括,简化成更加直观的公式。教师在课件上进行展示,如(5m)3=53·m3=125 m3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幂的运算。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尝试归纳出积的乘方公式的特征,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促进他们进一步掌握知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师在做好基础教学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设法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投入其中,从而增强数学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时,教师不妨营造出如下情境: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物时,如果购买了79 元的物品,口袋里有100元的纸币,结账以后还剩多少钱呢?这样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自然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再提问学生:知道怎样减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寻找答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方式,构建出生动的阅读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去,化被动为主动,使得阅读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尽管进行了相关的阅读活动,但是并未收获理想的效果,对于所学知识仍未理解到位,此时就需要通过反馈练习来加以巩固,从而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辨别练习,将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列为辨别习题,设计成“圈套”,由学生对其进行判断,虽然有不少学生还是会犯下错误,但是经过这样的练习以后,他们就能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准确的理解,满足了反馈练习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更多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数学词汇,逐渐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相关问题,并且能够与他人开展讨论,而这都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例如,对于“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重点在于“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 和5 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学生疑惑道:“最简分数”指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要“分母中除了2 和5 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就懂得了其中的含义。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出色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深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阅读,才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使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