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影响分析

2020-12-17 12:10成明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工电商

成明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前,我们需要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以户口作为划分标准可将劳动力划分为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另一个是什么农村劳动力非就业?指的是拥有农业户口的劳动力但其从事的产业又与农业生产不想管。近年来,在机械化进程的推动下,农业生产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农村在发展中便产生了许多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及从事非农业经营等脱离了农业生产,但具体非农产业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有哪些呢,就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近年来,在机械农业及产业机构调整的带动下农村涌现出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具体来说导致农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一)生产技术进步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世代耕种对国家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前广大农村地区在农业种植方面均采取人工的方式,播种、收获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近年来,随着播机械设备的普及,农业生产已经脱离手工作业,对劳动力的依附性降低,使农业生产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则通过流转到新的行业。

(二)农业制度松动

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是我国农业土地制度的伟大创举,但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对推行多年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进行了“松绑”,允许在不改变农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以土地作为出资参与入股、租赁等活动。根据十八大的会议精神释放出农民的施展“舞台”不再以土地为界限的信号。农民可以合法的将土地租赁出去,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从事相应的工作。以往伴随着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是被动失地,而现在国家允许农民主动“失地”,极大的解放了传统农业生产对农村劳动力的束缚,为社会其他行业发展,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三)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宏观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经由1978年的17.9%发展到2019年的60%。但学术界对这一数字并不认可,认为该数字仅是从户口方面来看的城市化进程,而实际上我国的城镇化率尚未达到统计数值。为尽早实现实际城镇化率与数字城镇化率的同步,就必须保障好新市民的权益,给失地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与途径,为农民实现增收制造机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非农业产业,吸收接纳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

■非农产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当前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外出务工的方式,通过外出务工便产生了我们所熟知的群体——农民工,通过上下班的方式受雇于非农业生产企业,参与劳动换取工资报酬;一种是参与非农经营,即原本的农村劳动力不再参与农业生产而是以个体或者私营的方式参与一些诸如农家乐、交通运输等经营。

(一)外出务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外出务工劳动力指的是仍具有农村户口但到本行政区域以外参与非农业生产劳动。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便有部分农民加入外出务工行业队伍且该队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壮大。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外公布的数据可知,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达1.74亿人,近期末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为1.78亿人;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主要以男性为主,约占总人数的59.2%,女性外出务工约占总人数的40.8%。

通过外出务工的方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起到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第一,成功的转移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帮助农民实现了收入的增加,通过参与非农产业生产劳作换取报酬,让农民工参与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收入的增加;第三,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的见识并增加了劳动技能。通过在城市就业,参与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使许多农民工打开了视野,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在务工中边工作边学习,为其返乡创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二)非农经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

非农经营是农村劳动力从事个体、私营等非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通过非农经营实现了对部分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公布的数据可知,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高达700万人,这些返乡农民工通过返乡创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农民通过开设餐馆、参与交通运输等丰富了农村的产业类型,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生产经营,不仅劳动时间灵活,更便于照顾家庭;而且多数情况下创业创造的经济利润要高于外出务工的收入,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收益。

■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一)借助旅游民宿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乡村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以2019年为例,全年乡村旅游、民宿等接待游客32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由于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属于一种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其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低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无需劳动者具备特定的劳动技能,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与学习即可上岗。通过乡村旅游和民宿既能够帮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又能缓解“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问题,帮助农民在不离家的情况下实现创收。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包含内容丰富,甚至涉及吃穿用住行等多方面,合理的开发能够带动乡村形成一套完善的产业链,从而解决更多农民就业问题。

(二)抓住农村电商发展机遇,扩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民电商的发展阶段,在义乌等一些地区的农村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淘宝村。原本以种地为生的农民纷纷脱离土地的束缚参与电子商务的经营。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可以在我国广大中西部鼓励发展农村淘宝。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一些农村地区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她们在参与农业生产的同时会形成大量的空余时间,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为这些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既能够让她们继续履行照顾家庭的任务,同时又能够给她们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在发展农村电商的时候要注意对不同的人群分配不同的岗位。以留守妇女为例,客服、收发快递等这些对办公场地要求灵活的则比较适合他们;而装卸生产等对体力劳动要求较大的则比较适合年轻人;店铺的维护、产品的上新则对电脑操作及网络规则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从事。在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不仅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产业,发展能够凸显当地特色的产业,同时又要注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与分配。

(三)鼓励以创业促就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或者参与非农生产经营等实现了眼界的扩展,许多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眼界后纷纷返乡创业,通过个人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一些不愿意离家的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因此,为提高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创业促就业:

第一,实行创业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创业魄力的农民越来越多,但他们对创业的规划及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农民虽然具有创业的想法,但对流程及行业前景却认识不清,这就需要政府组织一定的人力参与创业引导,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信息等指导。第二,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可设置专项扶持创业资金,为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缓解其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第三,政策支持。政府可通过简化农民创业办理流程,实行税收减免等政策为农民返乡创业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综上所述,面对产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种不可逆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充分抓住非农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借助旅游业、电子商务等众多新兴行业的发展红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全转移。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工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