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成渝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020-12-17 11:57唐春燕陈兴涛陶素华莫建国唐有万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特派员成渝服务体系

唐春燕,陈兴涛*,陶素华,莫建国,唐有万

(1.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2.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温江 610041)

党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角之一,成都要紧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主题主线,把握机遇、不负重托,唱好“双城记”。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将是当下农业发展的主流,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服务则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根据新发展格局重新审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基于现阶段成渝地区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农业科技服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建议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主架构设计为“建链、设站、搭平台”“建链”是围绕农业产业链、创新链建立服务链,“设站”是在农业科技产出和需求比较旺盛的区域设立农业科技服务站,“搭平台”是指搭建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围绕这一架构,对成渝地区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服务产业链的专家团队体系

围绕成渝地区农业的优势产业,建立服务每个产业全产业链的专家团队,所有的专家团队形成一个覆盖全市优势产业链的专家团队体系。通过专家+平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对每个产业提供包括产前规划、产中指导、产后营销的全产业链服务。针对每个优势产业组建一支涵盖经济、农学、信息、文创等多专业的专家团队,对产业链各环节都能提供专业优质且成体系的科技服务。

2 设置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站

在成渝地区的农业产业功能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或组织化程度较高、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家庭农场等机构或主体,以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新技术引进集成、标准制定、技术培训等科技创新服务为主要任务,建立辐射一定区域范围的科技创新服务站。

依托站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开展农业科技政策宣传,提升科技特派员综合服务,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新型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构建。

3 优化科技特派员激励制度

围绕两地县(市、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优化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在特派员所在单位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优先考虑。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对辖区内服务成效突出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及科技特派员予以表彰表扬等激励,从而更好地促进科技特派员为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实地实际解决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问题,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助力成渝地区乡村振兴。

4 拓宽农业科技服务资金来源

一是多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增强省市及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财政支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引导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科技服务资金投入的多元化,积极鼓励并引导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效益较为明显的项目,使企业注入资金资本。在保障服务体系公益性功能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的产业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以发展“内生力”吸引创新型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缓解政府在科技创新与服务上的财政压力。二是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拓展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对象,将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针对各主体特性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银行+担保+财政补贴”等抵押贷款模式,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5 搭建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平台

一是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结构。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同时激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适度引入社会资本为主的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将区(市)县农业农村局等政府部门对接科技供需方职能逐步转移到各类中介组织,开展产业政策引导、科技需求信息收集、产业发展状况反馈、农产品市场需求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二是搭建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构建科技服务信息化平台,打破区市县农业科技服务独立运行管理局面,以平台为载体实现成渝地区间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聚集,使农业科技服务主体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特派员成渝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断墙
成渝双城到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