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健,袁金华,周启堃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2.四川省马尔康市人民法院,四川 马尔康 624000)
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有机整合、对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开展的,依托农村区域的自然资源环境、天然优美景观、特色人工建筑和独特民俗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业体验游和农村休闲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观光度假、娱乐休闲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以其优美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恬静休闲的乡土生活为核心吸引物,通过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和载体,同时也是最容易实现全域旅游的地理空间。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增产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凸显地域特色。当前大众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立足乡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资源和民俗文化,挖掘乡村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品牌,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
在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改变农村二元结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政府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许多地方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并没有利用好当地资源和深入挖掘文化特点,使得乡村旅游失去了个性和特色。为了更好的推动乡村旅游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
任何旅游规划都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打造出独有的旅游品牌。而乡村旅游更多的属于资源依托型景区,原滋原味的乡村气息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景区是缺乏生命力的。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深入梳理和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地域特色完好、传统农耕文化等,融入到旅游开发中,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灵魂。深入挖掘和整合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展现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乡村旅游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乡村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乡村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创建独具特色的观光项目,也可以开发本地特色生态农业体验项目,也可以营造一种创意性的旅游度假生活方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增强游客体验、激发旅游热情。
多元化包括旅游产品和产业互动两方面的内容。单一的旅游产品已不能适应当今全域旅游发展的趋势,必须结合当地的旅游市场,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设置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既要重视旅游业本身的发展,也要带动与之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不断培育乡村地区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要让乡村旅游长效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乡村旅游的本地化。本地居民本身不仅是构成乡村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他们是本土文化传承的载体。要将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居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结合起来,通过“旅游+就业+扶贫”联动发展模式,使本地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才能主动去参与其中,才能使乡村旅游长效可持续的发展。
至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以来,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我国有70%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并且多集中在民族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各民族旅游的优势源资,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才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白湾乡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辖乡,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这里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民风民俗多姿多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换成市场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白湾乡发展乡村旅游也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利用好白湾乡的旅游资源,做好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
双江口水电站是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控制性水库工程,水电站坝高312m,建成后将会是世界第一高坝。水库由梭磨河、脚木足河和绰斯甲河3部分组成,最大水面宽度约1km,水库面积约为40km2,系河道型水库。水电站建设之初就以生态为根本创造和谐环境,将会是一个与高山峡谷、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的绿色工程。
伴随双江口水电站蓄水,白湾乡境内将形成流长约30km的高峡平湖景观,将成为滨湖旅游基地最大的亮点。而依托双江口电站库区形成的高峡平湖景观将会是马尔康市推进全域旅游战略规划中的一颗重要的棋子。
绚丽多彩的高原风光,宜人的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白湾乡地处川西高原,海拔约2200~5000m,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林草综合覆盖率超过95%,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全国I级标准。峡谷里集天然河谷、原始森林、草甸、湖泊、终年不化的积雪、跌宕起伏的彩林等自然景色为一体。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中,白湾乡木尔基村名列其中。
乡村旅游的业务不能孤立的发展,必须依附重要旅游景区和便利的交通。川西大环线是许多旅游爱好者的向往,具有中国多处知名风景区,整个大环线的风景各异,带有浓浓的文化韵味和自然原始风光。白湾乡濒临川西旅游大环线上的317国道,是通往著名景点观音桥和色达的重要通道,良好的区域优势将会大大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汶马高速的全线贯通,马尔康市已经融入了大成都的4h生活旅游圈。发展好乡村旅游将会使白湾乡成为川西旅游大环线上一个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服务区。
“文旅相融、以文兴旅”,赋予乡村旅游以文化内涵必须深入梳理和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并以原生态的方式和多种形式向乡村旅游消费者展示当地乡村的自然、淳朴、传统的风土人情。白湾乡是嘉绒藏族居住区,全乡藏族人口超过90%。嘉绒藏族具有浓郁的民风民俗,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他们的服饰、饮食、建筑、歌舞、节日风俗等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色彩。
综上所述,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底蕴浓厚的嘉绒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威武壮丽的双江口水电站大坝为白湾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地勘察,白湾乡的旅游资源共有8大类(涵盖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建筑设施、人文活动等8大类),18个亚类,30多个基本类型,种类多样,资源丰富。其中甲扎尔甲洞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绒藏绣、阿米格东传说、看花节等均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自然风光、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等因素,留住乡村的原真。白湾乡共有9个自然村,因为双江口水电站的建设其中4个村需要整体搬迁至异地,5个村在同村内往高半山处进行部分搬迁,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依托双江口水电站的建设结合各村的实际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
3.1.1 库区移民风情小镇 整体搬迁的乡村应将移民新村建设和移民安置工程相结合,整体打造具有嘉绒特色的藏式新居,一方面满足库区移民的居住要求,另一方面还要配套一定的休闲度假设施,满足度假游客旅游要求。
在新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旅游开发的视觉因素,增加旅游环境的亲和度和景观的美感,新居应以围绕嘉绒 “磊石为室”的传统石木碉楼式建筑风格,保持区域人文风貌的原生性和本土性。同时应结合水库的开发和安置点的资源环境打造个性化的旅游项目,形成特色嘉绒藏族文化氛围旅游环境。
3.1.2 高峡平湖水上精品旅游 “青山矗立,碧水中流”,高峡平湖生态景观是双江口水电站带给白湾乡乃至马尔康市最大的旅游红利。作为水库核心景区的白湾乡应利用淹没区湖面宽阔、水岸较宽地带开展各种水上运动、水岸活动。开通从白湾乡至松岗镇的水上观光旅游线路,提供山水观光体验。同时可在双江口大坝观景,体验大坝的巍峨壮观以及高原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3.1.3 嘉绒文化体验 特色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搞活乡村旅游,就要充分梳理和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本地村民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方式。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浓厚、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古朴动人。进一步梳理和挖掘传统民族特色文化,既可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要,让游客深度体验古朴神秘的藏族民俗风情。
以嘉绒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庆“代汝节”为例,与“阿米格东”的传说紧密联系,涵盖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歌舞文化、节日文化等,充分展示了嘉绒藏族生活中璀璨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嘉绒藏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作为嘉绒藏区腹心地带的白湾乡大石凼村一带,与代汝节和阿米格东有关的传说、仪式过程、舞蹈等保存的比较完好,通过进一步的挖掘和保护可以作为窥视嘉绒族群民俗的一扇窗口,对了解和认识嘉绒历史、文化和宗教都具有特殊意义。
3.1.4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可扩大本地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经济收人,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绝活儿、手艺、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复苏和传承,成为弘扬民族民俗文化的载体。
旅游商品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独特化、差异化的商品的开发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带动乡村旅游的长效发展。在白湾乡可重点开发藏区特有的旅游品,如:冬虫夏草、高原野生菌、高原中草药、藏式银器、唐卡等。其中工艺品需要保持传统民族特色,提高加工技术与艺术,集实用、观赏、收藏价值于一体。
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3.2.1 加强通村公路的建设 便利的交通是乡村旅游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是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马尔康市地处川西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地貌和地质构造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同时受山地峡谷地形影响,道路条件复杂,通村道路条件差异大。因此应加强同村公路的建设,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通景公路建设,为各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招商做好铺垫,为区域联动与全域旅游做好准备。
3.2.2 完善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 随时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旅游地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对农场村容村貌进行改变,改善卫生条件,加强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来说,首先要做好的是饮水安全及污水等的处理。要提升饮用水的水质,需要在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的同时新建和改造饮水管道,将溪水进行充分过滤、沉淀、净化和消毒等有效处理,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在废污处理方面,要及时处理以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建设分布式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排放。同时应统筹农村厕所建设,推进乡村旅游环保公厕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3.2.3 完善游客安全保障措施 乡村旅游要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完善游客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环境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
针对白湾乡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要求相关单位做好环境监测工作,设立旅游安全援建网络,做好交通危险地段的防护工作和景区巡查组织机构和巡查制度,加强旅游执法力度;卫生安全主要是指旅游景区内必须能够为游客提供充分而可靠有保障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全域旅游急救系统;交通安全需要交管部门的支持,确保旅游交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避免游客出行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
3.2.4 完备的乡村旅游接待 在乡村旅游中,特色民宿凭借其集住宿、文旅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以及贴近本地特色民俗文化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依托民宿旅游可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助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白湾乡的乡村旅游应利用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宿,采用1+N的形式开展客栈住宿、藏家乐、露营地等多种旅游接待方式,优化游客的住宿体验,满足不同的旅游需求。
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如何在众多乡村旅游中脱颖而出,除了先天的旅游资源外,鲜明而富有特色本地民俗文化主题产品的开发以及完善的旅游保障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白湾乡的乡村旅游应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下,结合马尔康市创建“生态旅游文化名城”的规划,依托于双江口水电站的建设,大力发展高峡平湖旅游相关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川西藏区资源优势,展现浓郁的嘉绒藏族风情,彰显特有的民族乡村特色。相信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白湾乡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