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第一实验小学 秦 娟
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学思维与数学逻辑不但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与助力,同时也能够通过数学教学内化到学生的思维中去,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看待问题、寻找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需要重视向学生传递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与功底,同时也要关注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渗透与内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双管齐下,促使学生数学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双重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功底十分重要,也是一般情况下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正因如此,不少教师会要求学生对部分重点知识进行着重记忆与练习,这样的方法客观上的确有助于学生夯实数学基础,但不可避免地也会致使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导致学生不同程度地习惯于某一种特定的解题思路与答题模式,深陷“套路”无法自拔,从而失去解决数学问题本该具有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及时规避学生陷入思维固化“泥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发掘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从而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灵活性。例如教学《百分数》中的“折扣”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某件商品的折扣不但可以用商品现价比商品原价再化成百分数,也可以先计算出商品差价,用差价比商品原价化成百分比后,再用1 减去差价所占百分比。这两种方法求出的结果与利用的数学原理都是一致的,虽然借助差价计算的方法看起来要繁杂一些,但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的是数学题目多种解题途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也可以组织“思维风暴”等活动,为学生思维碰撞、学习交流提供途径。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用于发问、善于提问,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数学问题既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有助于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在诸多数学问题类型中,教师可以从占比最高、形式也最完整的应用题入手,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用缜密的数学思维进行思考。数学应用题一般由条件与问题两部分组成,在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的难度相对较低,题目内在逻辑也较为清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要求着手切入,关注题目中提供的已知条件与数据,并通过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来推导题目中没有提供的隐含条件,从而明确解题方法。一般的,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以透过表象看本质的眼光提取题目要素,掌握化繁为简的方法,将数学问题简化成已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一课时,经常会遇到将方程与其他所学知识结合的问题,比如题目中给出一个矩形的面积是36cm2,已知长与宽相差5cm,求该矩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在这道题目中给出了“矩形”这一关键要素,向学生提示“长与宽之积是36cm2”这一隐含条件,再结合“长与宽相差5cm”这一已知条件,很容易就能够列出方程组进行解题,这也为学生学习数学拓展了新思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问题解答。
数学不仅是一门在教室里学习、在草稿纸上演算的学科,更是与日常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数学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有逻辑的、客观的思维方式与思考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两方面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对严谨性的极高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同时建议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对完成的题目进行验算与检查,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科学缜密的思维方法与习惯。另外,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向来是数学的主要功能以及学习的重要目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促使学生用理性思维看待世界,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固化提供积极影响。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购物的时候帮助家长计算消费总额,在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无论在哪一个教学阶段,数学教学都是教师与学生面前的“拦路虎”,尤其是数学的数字及几何表达形式,在加大教学难度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一旦形成了科学缜密的数学思维与数学逻辑,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所带来的教学难题也自然迎刃而解。因此,师生需要重视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通过日常教学及适当的针对性训练,优化学生数学思维,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