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三中学 雷海峰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推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有序成为目前教师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同时,教师还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数学,善于学习数学。真正立足教材,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出发,让教学为学生服务。例如,初中教学涉及很多抽象的几何内容,这些晦涩难懂的几何内容让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进行创新和探索,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课堂语言。
比如,在讲解“有且只有”“两点之间”“相邻”“等角”等数学名词时,学生根据日常的学习内容很难理解它们的关系、数量、位置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课堂语言为学生进行解说,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在几何运用中的含义。全班进行分组讨论、在课堂上进行问答辩论等方式都是教师的良好选择之一,能够成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乐趣。由于课堂氛围比较轻松,学生就能感到放松,就可以有效地了解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教师不仅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学情,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立足教材,围绕学生的心理和学情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多彩多样的课堂活动中理解课堂知识中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同时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掌握教材知识,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
例如,在土地面积、物品体积等计算问题上,教师的教学就不要局限于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到课外,探究相应的问题。同时,比起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课外探究时学生更加自主,增强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时候,受制于有限的教学条件,教师无法让学生对于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课外探究。这时,教师可以开展常规且有效的分组学习模式,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合作探索,让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带着质疑或者疑问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于即将接受的教学知识充满好奇,并且成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好奇心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对于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于教材内容提出疑问,并且在正规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进行正确严谨的数学学习,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
例如,在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两张内容相同、形状相同但却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山东、湖北、北京等省份的形状,让学生比较两张地图上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相同,然后以山东、湖北、北京三个省份的中心为起点,画一个三角形,为学生提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共同点?它们在形状和大小上分别有什么特点?”通过这种教学问题的创设,能够成功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的教材内容上,同时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对于相似三角形有了初步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印象。另外,教师在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时,应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知识认同感,更重要的是能够成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当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要一味创设问题情境,而要确保初中生易于接受,能够在情境中得到知识的培养及思维的锻炼,以问题的代入解决学生思维禁锢的缺陷。
新课改的发展和要求推动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改革,同时也促进了初中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对教师提出了多种新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目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围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多种教学活动、问题情境的多样化等方面,教师要不断进行改革,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目标的快速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