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伟,欧勇,董文阁,董莉,刘念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
草莓(Fragaria Xananassa)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果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果皇后”。我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约为13.5 万 hm2,2017 年全国产量 400 多万 t,居世界第一[1-2]。国内草莓以鲜食为主,辽宁省东港草莓闻名全国,近年来,朝阳地区因其丰富的光热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草莓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但在草莓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内培育的优良品种缺少[3]、脱毒苗使用率低、种苗繁育标准化水平不高、种苗易染病带菌、定植成活率偏低[4-5]等问题依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草莓繁殖方法主要以匍匐茎繁殖为主[6],结合朝阳地区气候环境等区域特点,经多年实践,总结出草莓种苗繁育技术,可有效提高繁育子苗的数量和质量。
繁育原种苗时,要选择优质脱毒草莓苗作为母株。繁育生产中使用的良种苗时,要选择草莓原种苗作为母株,母株应为有4~5 片叶,株高15~20 cm 的无病健壮苗,要求茎粗12 mm 以上,根系发达,具有较多白色须根。
种苗繁育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具有较好的排灌水条件。草莓繁苗忌讳重茬栽植,因易发病害导致成活率大幅度降低,所选育苗地应以近2年未栽过草莓的玉米、大豆田等为宜。
当地土壤化冻且日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时即可定植母苗,朝阳地区通常在4 月上中旬。
草莓为喜肥作物,需肥量较大,在种植前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5~60 t/hm2,氮磷钾复合肥30 kg/hm2,均匀撒施后,用旋耕机深翻25~30 cm,打垄作畦,畦面宽1.2~1.5 m,畦面需平整,避免出现浇水不匀。在定植前1 周浇透水,增加墒情,提升地温。
采用单行定植方式,株距为35~50 cm,定植株数为18 000~19 500 株/hm2,种苗繁育系数较大的品种应当适度稀植。定植时要严格掌握定植深度,要求“上不埋心,下不露根”,即浇水后母苗苗心高于地面且根系全部埋入土中,如果栽植过深,容易导致苗心腐烂不发苗,反之根系裸露在外易干枯影响成活。注意定植时要使根系舒展,定植后浇透水。
通过叶面喷施赤霉素等激素可以有效促进草莓匍匐茎的发生,是提高繁苗系数、子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草莓母苗定植后15 d,叶面喷施激素[7],选择赤霉素50 mg/kg、0.01%芸苔素内酯0.06 mg/kg,喷施应在无(微)风的晴朗天气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15:00 为宜,间隔10 d 喷施第2 次。喷施激素后,可使匍匐茎发生时间提前,数量增加,促进子苗生长发育,从而提高草莓繁育的子苗数量和品质。
采用微喷方式进行水分管理,微喷管延母苗行向布设安装。定植后到匍匐茎抽生前,以母苗生根壮秧为主,保持繁苗田见干见湿即可,适时松土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匍匐茎抽生后,需加强水分管理,使畦面土壤湿润疏松,以利于匍匐茎子苗的生长发育。繁苗后期要适度控水,以免子苗过密出现徒长,同时防止湿度过大引发病害。
要把握“前促、后控”的施肥管理原则,促进前期生长发育、增加中期子苗数量、控制后期过密徒长引发病害。进入6、7 月份,母苗大量抽生匍匐茎,需肥量增加,要及时追肥,每次随水追施氮磷钾复合水溶肥15 kg/hm2,氮磷钾含量为15-15-15 的水溶肥与10-20-10 的水溶肥交替使用,间隔时间20 d 左右。8 月份以后,子苗生长加快,在补充大量元素营养的基础上,可冲施含腐殖酸、甲壳素等成分的功能性肥料,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降低根部病害发生几率。注意在后期施肥要适当减氮增磷钾。
种苗繁育中后期,喷施叶面肥,促进生长,增强子苗抗性,以磷酸二氢钾0.3%+尿素0.2%或氨基酸类叶面肥为宜,每15 d 叶面喷施1 次,喷施时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当草莓匍匐茎抽生时,通过引蔓使匍匐茎及子苗均匀分布于畦内,合理利用土地空间,使植株充分利用光照条件,避免疏密不均难于管理。在匍匐茎上的子苗长到1叶1 心时,使用草莓压苗叉固定匍匐茎进行压苗,位置在距离子苗1~2 cm 处,固定后的子苗能更快生长。由母苗匍匐茎长出的苗为一级子苗,由一级子苗匍匐茎长出的子苗为二级子苗,由二级子苗匍匐茎长出的为三级子苗。
不同品种的草莓苗繁育系数不同,一般良种苗繁育时控制母苗繁育系数在30~50 之间,每1 hm2繁育种苗45 万~75 万株,过多过密繁育的种苗质量不佳。
繁苗期间,草莓苗上抽生的花序要全部去掉,以减少养分损耗。适时摘除母苗和子苗的老叶、枯叶和病叶。繁苗后期,不能成苗的子苗要尽早清除,无用的匍匐茎要及时控制。结合引蔓压苗,进行中耕除草。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如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应用杀虫灯等。必要时,配合使用低风险农药,优先选用植物或动物来源、微生物来源、生物化学产物、矿物来源的药剂,当上述种类农药不能满足有害生物防治需要时,适量使用符合GB 4285、GB/T 8321 规定的其他化学农药。草莓种苗繁育中主要发生的病虫害包括炭疽病、白粉病、蛇眼病、红蜘蛛、蚜虫、夜蛾等。
可用50%咪鲜胺锰盐7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 500 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 倍液,每6~8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 2~3 次。
发病初期可喷施300 g/L 的唑菌·啶酰菌悬浮剂800~1 600 倍液,或 50%嘧菌酯 3 000 倍液,或 30%的醚菌酯悬浮剂2 000 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 000 倍液,或4%嘧啶核苷水剂1 000 倍液,每7 d 喷施1 次,连续2~3 次。
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或34%螺螨酯悬浮剂3 000 倍液,或72%炔螨特乳油2 000 倍液,或55%噻螨酮乳油2 000 倍液,或43%联苯肼酯乳油2 000倍液,以上药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每7~10 d 喷施1 次,连续 3 次。
具有功能叶3 片以上,茎粗大于8 mm,叶绿根白,具有4 条以上健壮根系,无病虫害,植株长势较强[8]。
采用营养钵将出圃苗进行假植,是培育优质壮苗、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可显著降低繁苗过程中炭疽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病率[9],缩短缓苗时间,成活率提高9.1%~12.5%,花芽分化提前5~7 d。栽培基质为大田土∶腐熟有机肥∶草炭=3∶1∶1,将装有栽培基质的8 cm×8 cm 营养钵排列于畦内,种苗按“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要求栽植于营养钵中,浇透水,覆盖遮阳率为50%的遮阳网,待缓苗后逐步撤除遮阳网,转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