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才敏(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仍旧保持着发展的势头。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内部的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都是今后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平衡,也能够促进城乡发展的平衡。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经济的持续建设缺少可直接应用的建设经验,需要同时进行发展与探索。高素质人才对于发展与探索的同步进行,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培养进行关注,使得更多的人才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我国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在当前的社会中,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普及应用,传统的行业模式被打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各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劳动者需要适应信息技术与行业发展的状况,及时地对自身的状态进行调整。在以往的社会中,由于受到社会发展变革速度的限制,人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的调整较为有限。现阶段的工作调整是较为频繁的,面对这种趋势,劳动者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其所从事的工作,多数属于脑力劳动,需要对自我的理论认识进行调整,并根据认识变更工作的行为。终身学习观念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帮助其形成终身学习的认识,并且在大学阶段就掌握多种自学方式,锻炼自我学习计划与自我学习实践的能力。
大学生群体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在大学校园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旧是学习,然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却有着较为明确的社会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对社会现实状况有所了解,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阶段的就业教育指导课程学习等,学生能够形成的社会认知是较为有限的,这种社会认知通常是一个整体性的认知,难以解决学生自身具有针对性疑问。
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这就意味着学生掌握了信息收集以及信息整理的能力。根据自我存在的具体对社会各方面的疑问,学生可以应用各种方式,包括网络信息收集、实践参与等,进行问题地研究与调查,并且掌握社会中的实际状况。
由此可见,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形成对社会状况更为详细的认识,在自我发展规划、职业规划中,关注更多的具体内容[1]。
在高校的课程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就业问题有着较多地关注,因此设置了就业指导的课程。相对而言,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仅仅适应于学生对大致就业状况的了解,对细节性问题的关注有所不足。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要制定出一个更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环境。同时,要注意在教育引导的同时,也要带有一定的服务性色彩。就我国目前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状况而言,本科教育中的内容相对较为基础,这些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在学生职业中带来的帮助是有限的。如果学生需要在今后从事相关的行业,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技能方面,都需要继续的学习与完善,现阶段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对理论实施或者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的岗位中,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为此,在针对性地引导环节中,需要让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对于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学习能力。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在针对性的能力指导中,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专业课教师学习方法指导更为关键,可以开设专业课学习方法指导的讲座、研讨会等。对于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来说,其面对的学习内容更为宽泛,需要就其需求的不同方面展开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环境学习能力、理论学习能力以及技术学习能力等。课程的设置可以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联结,专门就学习能力以及能力的训练,开设一门必修课程[2]。
我国的大学校园中,各种类型的竞赛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的竞赛活动比较丰富,包括艺术类型的竞赛活动、体育类型的竞赛活动,以及技能类竞赛活动等。较少有学校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思维的培养,相对而言,学校中缺少有关于与学习能力相关的竞赛活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一般都是通过成绩等形式进行表现的,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等,没有得到更多地重视。
在学习能力类的竞赛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关注,并且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状况。相对而言,这些内容的考察标准制定难度比较高。需要通过有着教育学背景的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共同探讨,确定竞赛的形式与考察的标准,不同学科的竞赛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外语类型的学习能力比赛中,可以就学生在某一时间中的外语信息收集能力与记忆能力进行考察,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影响较为明显。
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的落点仍旧是知识的应用。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进行实践的能力,设置多种实践参与的模式,引导学生进入到更为丰富的实践模式中。
在专业课程的指导中,要加入实践考察的内容,并且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设置实践考察的形式。例如,对处于初期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在专业的考察中,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职业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参观,或者应用模拟工作参与的形式,感受整体的职业环境氛围。考察的形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写作职业环境的感受体验论文。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对环境的关注能力会有所提升。对于已经掌握一定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生来说,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或者通过其他的模式进行实习,是更为有效地参与模式。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如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工作项目当中,联系相关的企业统一安排高质量实习等[3]。
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主要是在大学学习的阶段中,因此校园中的整体学习环境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许多的大学校园中,由于学习环境的宽松,受到娱乐与社会环境的吸引,会导致学生出现对学习重视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整体学习环境的塑造形成消极影响。要充分地发挥大学校园中行政工作人员的教育引导功能,通过辅导员的指导行为,优化学习环境。适合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符合大脑学习规律,重视情景再现;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重视教师的支持作用和评价;强调知识的建构和反思,加强协作学习;运用先进技术支持教学[4]。
其次,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中,较为偏重对理论知识的关注,相对的职业技能培养,实际操作经验培养等关注不足。这种问题的存在,与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有关。学生从小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仍旧需要应用增强实践教学引导的方式,引起学生重视对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现实感,引导学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综合经济发展状况制定自我的未来发展规划。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情况。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具有极强的探索思想,对新事物的吸收能力也很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工作当中获得更多地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