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语文“美善互养”教学实践

2020-12-17 06:27周小艳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26期
关键词:美善语文课程立德树人

周小艳 (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育德”是小学语文学科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立德树人”的视野,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育德”不纯粹是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美学诉求。“美”与“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善良是一种美德,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美”与“善”的互养中生成、生长、生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学生、语文课程三个层面探索“美善互养”,是语文立德树人教育的一个核心逻辑理路。

一、美与善:语文课程之源

语文是一门“美性”的学科。语文课程的“美”不是那种华美,而是一种淳朴之美,笔者称之为“淳美”。淳美,是一种纯正之美,也是一种纯粹之美。“美”应当是语文课程之源。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充分彰显了语文淳美的特质,其选编的多是文质兼美的文本,而且其编排逻辑非常简约、明了,就是以语文单元为载体,从“人文话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展开。这样的语文知识编排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篇感”,能够感受、体验到一种“篇”之美,更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单元意识、主题意识,拥有一种“类”之美。不仅如此,部编版教材还是图文并茂的,这更增强了语文文本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沉浸于浓浓的淳美氛围之中,沉浸于浓浓的淳美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也是一门“德性”的学科。部编版语文教材增添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古诗词、小古文等。统计表明,较之于以前的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总计124 篇,占全部课文30%,增加了55 篇,增幅高达80%,也增添了许多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篇目,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延安,我把你追寻》《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等文章。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的介绍,部编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等三个方面。这些内容的教育,笔者将之统称为“善”的教育。显然,“善”也是语文课程之源。过去,我们在语文学科课程属性上争执不休,常见的包括“工具性”与“人文性”、“内容”与“形式”等。如果我们从“美善”视角加以考量的话,我们就会深刻地认识到,“美”着重于语文教学的形式,而且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语);“美”着重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着重于引导学生实现审美素养的发展。“善”是语文教学的内容,着重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建设者。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人文话题”,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体悟“语文要素”。“人文话题”与“语文要素”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换言之,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厘定学生该“学什么”,更要厘定“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只有从“善美”的视角进行考量,语文课程实施才能实现文脉、意脉、情脉的相通,才能形成文路、教路、学路的通达统一。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美”与“善”,教师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延伸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及“文化理解和传承”等方面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美善互养”:语文教学实践

如上所述,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美”与“善”是相互统一的。因此,“美善互养”就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发端。语文教学,应当以美的方式将善的内容传播给学生,这就体现了教师的“育德”能力。教师的“育德”能力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德性”“德行”等的培养能力。“美善互养”,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美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涵养化育;通过德的内容的融合、渗透,让学生体悟语文学科课程的内在之美,包括形式美、内容美、道德美、文化美等。

1.深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美善基因

深度研究部编版语文教材,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系统”,二是语文教材中的“练习系统”。文本系统就是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学习导语、篇章、阅读链接等;练习系统包括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本后的练习题、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内容。其中,篇章的解读是语文教材研究的主体。篇章的解读不仅要解读“篇”,更要研究“篇”所在的单元。同时,还可以超越单元桎梏,将同一类的语篇集结起来,这样的集结可以是跨单元的,因而是更为系统、更为整体、更为结构化的。比如,教师可以以文体为载体,将同一类的文体篇章集结起来思考、探究,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感受文体。以中国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为例,古诗词意蕴丰赡,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是穿插在主题单元中的,但往往是与单元教学内容不相干的。因为没有哪一首古诗词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人物和事件”,也没有哪一首古诗词的语文要素是“把握主要观点”。古诗词的内在质素是相通的,都要根据古诗词特点解读出古诗词意蕴,品味古诗词的味道。这样的美善要素的发掘不仅仅是基于具体的古诗词解读,还是古诗词的类的解读。比如,教学部编版二下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有学生根据“碧玉”二字,将柳叶想象成女孩子的长发;有学生根据“裁”,想象出似剪刀的春风,想象出似剪刀的小燕子的尾巴等。尽管学生的想象是稚嫩的,但确实感受到了那绿满枝头的春柳身姿,那婷婷袅袅的垂柳枝条,体验到了柳条的袅娜、柳树的健硕葱绿等。

2.深度谋划教学,彰显教学的美善气质

语文是一门极有内涵的学科,语文教学应当彰显美善气质。语文之美,是一种醇正、淳朴、淳厚之美。语文之善,是一种善感、友善、善意。苏格拉底说:“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你不知道凡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就是善的吗?”深度谋划教学,就是要让教学成为润物无声的启迪,成为一种“涵养化育”。当下的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师“美育”“育德”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美善育人”觉知意识的缺失,“美善育人”路径方法的匮乏,“美善育人”评价反馈的淡薄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育德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要从美善维度深度谋划教学。放眼长远,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美善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因此,作为“美善”的语文教学,应当在目标上引导学生趋向“美善”,在内容上引导学生品尝“美善”,形式上引导学生感受“美善”。作为教师,要营造美善的氛围、韵致,让师生浸润其中,潜思体会、切己体察,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要进行整体性框架的搭建和序列性发展的设计。比如,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其主题为“触摸自然”,要展示给我们的美就是:背起行装出发吧,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其语文要素要求为“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立足于美善视角,整体谋划语文教学,笔者力图体现这样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其一,“引导学生想象,能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画面”;其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体验等,与文本的主题内容形成思想共鸣、情感共振”;其三,“对于课文的具体内容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等”。这里,将“美善”有机结合。比如,《丁香结》,由“花的结”想到了“心的结”,由“丁香”联想到我国传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有了这样的深度谋划,学生的语文学习就能成为一种生命发展的美善之旅。

3.深度反思评价,培育主体的美善生命

基于“美善”立场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发掘教材中的美善因子,彰显教学的美善气质,更要培育作为主体的师生的美善生命。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美善”的语文教学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审美”,还要引导学生“立美”“创美”;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认知”,更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践履”。因此,对于师生语文课堂美善的评价、激励、反馈、反思等就成为“立德树人”视野下“美善互养”的应有之义。解放教育对象与提升教育对象是“美善”教学的双重使命。只有通过反思、反省、审视,才能真正将语文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智慧等。比如,教学《去年的树》(部编版三年级上)这一篇文本之后,从文本主题内容来引导学生反思,就能培育学生善良的品质,让学生与小鸟、与大树产生心心相印的心理感受,对于友谊,对于生命;从文本的语文要素来引导学生反思,教师需要考量的是自己是否抓住了童话的特质进行了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童话想象等。这里,一方面是德性反思,另一方面是美性的反思。德性的反思在内容,美性的反思在形式。只有引导学生从“美善”两个视角展开反思、评价,才能培育学生美善的生命。

语文教学应当“尽善尽美”(《论语·八佾》)。在语文、语文教学之美与语文、语文教学之善的互养实践中,学生的本质力量能得到最大地凸显和弘扬,学生的生命能得到解放与舒展。通往“美善”的语文教学能让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美施教,让祖国的青年一代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美善语文课程立德树人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苦瓜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体验高科技?美善品举行“美食嘉年华”
美善同源与生命存在的实践指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