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城南小学 张 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也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首先,在课堂导入中运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授新课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奇妙;接着,在新授知识时,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最后,让学生学会用敏捷的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和实际运用中去。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课本上并没有给例题设置情境,而是直接让学生求出1~10中任意两数相加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这道题本身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理解题意,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0 张连号的电影票,如果你想和一个好朋友坐在一起,你最想拿哪两张票?”一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立马异口同声地说拿两张连在一起的票。看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我又问了另一个问题:“你想要拿到两张连号的票,那么一共可以有多少种拿法呢?”学生立刻回答:“有八种。”有的学生说:“有九种。”我就对他们说:“这些都是同学们的猜测,你们能拿出证据来说服老师吗?”学生就拿出笔开始在本子上演算起来,大部分同学通过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并且都能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接着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想跟两个好朋友坐在一起,有几种不同的拿法呢?如果想跟三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呢?”这样让学生根据得到的数据列表进行整理并探索其中的规律。
在这堂课的一开始,教师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怎么拿电影票才能坐在一起?”让学生产生了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数学教学也可以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时,教师先给同学看一组地面和墙面密铺的图片,让他们观察这一组图片上的图形都是怎么摆放的。学生回答:“图形一个挨着一个放,中间没有空隙。”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揭示密铺的概念,接着继续提问:“现在我们学校有一面还未贴好的墙壁,请你从课前发的材料中选出一种图形对墙壁进行密铺,你觉得哪个图形可以做到?”有的同学打算用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打算用圆形。教师引导说:“请同学们用所发的材料拼一拼,看看你猜对了没有?”同学们开始热火朝天地拼起来,有的同学很快就拼成了,有的同学不管怎么拼中间都会有空隙,教师问:“刚刚打算用圆来密铺的那位同学,你拼成功了吗?”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无法用来密铺。
这堂课从学生熟悉的“墙面”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领悟数学之美,学生通过动手拼图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对数学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了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成为一个具备“数学头脑”的人。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伸缩门,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平面图形?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三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利用剪刀等工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接着在全班交流转化方法,并肯定学生正确的转化方法,让学生领悟到只要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成的两个图形都可以拼成长方形。之后让学生先量出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明确在转化前后尽管改变了图形的形状,却并未改变图形的面积,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在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告诉学生“转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在本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伸缩门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归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教学实例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从轻松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悟到原来数学知识充斥着自己的生活,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