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朱 明
好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要避免单一的问题重复出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促使学生与教师一起探讨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段有趣的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三只动物在比赛骑行,但是这三只动物的车轮有些不同,小猫的自行车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自行车车轮是三角形的,而小狗的自行车车轮是圆形的。在看到这一画面的时候,学生会觉得有些奇怪,毕竟生活中常见的车轮都是圆形的。这时教师再提出这样的问题:“谁会在骑行比赛中最先到达终点呢?为什么?”在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学生的注意力会瞬间集中在视频中,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对“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求知欲也会被激发出来。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所以教学效率并不如意,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例如,在课堂伊始,教师就提出很难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利用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新知识。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会被激活,并且感受到知识的演化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拿起身边的圆柱体,如水杯,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师在拿起水杯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水杯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它们分别是什么?”通过观察教师手中的水杯,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水杯由三个部分组成,它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随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与圆柱有关的问题:“这几个部分分别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学生会这样回答:“它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而侧面是一个曲面。”这样的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知识体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好基础。
提问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的。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教学中接连提问,这些问题拥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因为其密度太大,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数量,要学会巧妙地提问。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如果可以,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求出梯形的面积吗?通过这些数据,你们可以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这些问题层层递进,而且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开发。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等的小组,然后让学生针对某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自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附近的商店中某件物品的销售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先搜集资料,再建立起一个图表,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个图表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也可以学会取长补短,多角度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学习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若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问题,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也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也要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