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

2020-12-16 15:26胡思思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1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培养途径初中政治

摘要: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具体到初中阶段,就是加强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据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基于上述,本文中笔者就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为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法治意识;培养途径

1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意义简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与此对应的是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的不足,如果缺乏法律和制度的约束,社会将陷入混乱。因此,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国民的法治意识,让社会能保持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状态中。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世界有了基本的认知,慢慢萌生自己的意识体系,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其基本教学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国家法治建设的要求。具体来说,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以下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般人对于法治意识的理解仅止于“守法”,而忽略了“维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法治内容的了解,明确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2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花花世界中,学生极易失去自己的本心,而培养其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法律约束其行为,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1.3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学生是祖国的储备型人才,在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其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有效手段。

2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

2.1案例选择贴近生活,现身说法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体现了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思想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仅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一问题时,笔者选择了一个小故事“李梅的一天”:上学路上走人行横道,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放学买了一包“山寨”的饼干,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爷爷奶奶。引导学生分析李梅这一天的哪些行为与法律相关。学生在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中能够分析出每一种行为都有相应的法律指引,进而再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密切相关的法律,能调节生活中的哪些矛盾。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法律的存在,从而揭示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这样的结论是学生从课堂活动中领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的法治意识也就在活动中自然形成了。

2.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果政治教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而不去引导他们尝试实践,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他们陷入一个口头上理论知识丰富,一遇到实际问题就处于只会说不会做的僵局状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四有”青年,初中学生不仅要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在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外,还要积极鼓励并引导他们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尽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

2.3采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活动体验式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法律,内化为自身的尊法守法意识。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中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你来当交警”的小品活动,活动分为三步:第一步:老师简述小品活动内容:甲同学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碰到走路回家的乙同学,甲同学知道乙同学家在隔壁小区,觉得反正是顺路,就邀请乙同学坐他的车,载着乙同学回家。在一个转弯处,绿灯快要结束,变成黄灯时,一辆小车急速冲过来,撞倒了自行车,甲乙都倒在地上,身上都有轻伤,小车司机报警。

第二步:学生扮演小品,指定三个学生表演。

第三步:如果你是交警,你要怎么判决。

第三步是活动的关键,教师结合学生判决进行分析。教师分析时,要把交警的判决及法律依据讲出来。交警除要求小车司机带学生去做相应检查外,还根据伤害程度要求司机赔偿学生营养费1000元,载人学生赔偿400,被载学生赔偿600元。相关法律有交通安全法对未成年骑自行车不能载人的规定,自行车载人要对乘客负有安全责任等。通过学生扮演、讨论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而且在对比中让学生对自身的法律知识的缺乏感到害怕,知道其实我们身边就有法律,引发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结束语:

综上,初中政治教学內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分辨是非,明确自己作为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社会角色,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同的思想体系,作为一个公民,能自觉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应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约束自己,劝诫他人,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于博文.法治精神锻造人心——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探究[J].好家长,2018(12):132-133.

[2]唐晓梅.初中政治课中法治意识的培育[J].新课程(下),2018(6).

湖北省石首市横沟市中学,胡思思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培养途径初中政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