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宁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做人之道。所谓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书与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老师应该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形成健康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159-02
On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WANG Xinning (Qingdao 44th Middle School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quires not only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to students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lass,but also allowing students to learn to do things and students to learn to be human.The so-called thousands of teachings teach people to learn the truth,and thousands of learning to learn to be real people.Both teaching and education are inseparable,so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and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improve moral standards and form healthy personality through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Effective methods
初中生處于青春叛逆期,实施品德教育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素养,真正实现以语文知识为抓手对学生进行情感感染,充分运用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立足语文教材,实施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是老师授课的基础和根据,也是学生成长的根基。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通过语文教学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诚信、爱国、忠义、仁爱等等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师应该从教材中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孔乙己》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封建制度下对人的毒害,并能够体会当时人们的麻木无情,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从而认识到我们现在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启发学生学会要待人真诚,学做一个善良的人,热爱生活,学会仁爱。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让学生仔细揣摩文章中几次描写父亲背影和“我”流泪的句子,感受质朴的父子情,体会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并能够联系自身,体会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奉献,强化亲情观念。在《出师表》的学习中,让学生们感受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忠诚,培养学生们的忠义感情;学习《敬业与乐业》时,让学生认识到现在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对于学习应该兢兢业业,勤奋好学,培养他们热爱求学,敢于求知的情感。在《己亥杂诗》的学习中,体会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的观念引领和行为规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应该挖掘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德育渗透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把中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精神、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友善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例如,在《岳阳楼记》中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云南的歌会》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丰富多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故宫博物院》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其建筑的细节之处,体会中国建筑的美丽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学生对古代人们的敬佩,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奉献力量。在《羚羊木雕》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纯洁和真挚,培养他们待人友善、诚实讲信用的道德品质。
2.以语文教材为引导,让学生感受正能量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老师应该从文学作品中找出更多的道德观,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本质,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初中生对于世界和网络充满了好奇,他们总爱从网上倾听一些新闻,但是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中学生思维意识尚未成熟,会被一些负面新闻所影响。因此,在德育渗透中老师应该以这一社会现象为引导,并与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进行对应,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在当代有很多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论坛等等地方出现的炫富照片,这些炫富的心理是不正确的,它的实质是不劳而获。因此,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老师可以与语文教材中《陋室铭》这篇古文进行对照,让学生感受刘禹锡的高尚情怀—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正能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潜移默化实施德育渗透
生活处处皆语文,进行德育渗透点的有效方法是多样化的,校园课堂、课下活动、社会实践等都是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老师应有新的生活化体验式教学理念,拓宽德育渗透的范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语文”的氛围,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真情实感,提高德育渗透成效。
例如,在《囚绿记》的教学中,进行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读散文。在诵读后提问学生:被囚的绿藤是怎样的?通过朗读,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处?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揣摩书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指导学生的朗读。比如,在读到“我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时,可以先由一人读再进行全班齐读,教师既要点拨分析具体语句,还要让学生读出作者焦急、盼望的心情。在整篇朗读后,可以提问学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能想到哪些熟悉的名人名事呢?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并联想生活中的人和事。通过诵读中探究绿的内涵,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在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感悟生命,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又如,在班级中展开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让学生在这一特殊主题的演讲中思想上受到启发,得到深刻的认知技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情感,还能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还可以在学生中组织汉字书写比赛,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学习《皇帝的新装》这样的课文,为了激发学生创造力,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允许学生使用表演道具,让他们自编剧本,以经典故事为原型,然后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整个故事。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摆脱了简单说教的无趣性、抽象性,给予了学生更加直接的情感体验和活动参与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再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老师为引导,开展语文教学讲座,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讲座的主题可以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资料,比如,环境保护等等。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大气污染、自然遭到破坏、产生雾霾等素材,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并激发主动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能够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意识。
作为一门加入了太多德育元素的学科,不仅仅是语文这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备学科的教学任务,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将“立德树人”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准德育的切入口,借助多媒体技术、依托社会热点、立足中国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德育渗透实效。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应该是只教会学生唐诗宋词,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参考文献
[1]魏巧玲.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0(05):45-46
[2]魏永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52-53
[3]韩妮,拓宏伟.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01):57-59
[4]房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