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摘 要:信息技术是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当前教育领域不仅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还在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工具,使思维形象化的同时围绕某个思考中心延伸出较多的关键点,应用于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与思维习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159-02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mind map in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ANG Tingt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Fengze District,Quan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education,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current education field not only focuses on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but also on develop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Mind map is a tool to express divergent thinking. It can visualize thinking and extend more key points around a certain thinking center. Applying it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knowledge efficiently,develop good learning and thinking habit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Information technology;Mind map;Application strategy
當前各个学科都极力倡导打造高效课堂,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教育重要组成,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也应结合学科特征和学生学情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思维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作为常见思维工具,能帮助学生系统化理解所学知识,更能促进教师教学。与此同时借助思维导图能理清学生学习思路,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并解决学生不善于组织思维活动与学习独立性较差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借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结构
信息技术中有很多知识属于特殊符号语言和典型思维模式,借助思维导图能使学生直观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框架知识和结果表达,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教师可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优化课堂结构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降低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依赖,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汉字的魅力》一课为例,该章节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汉字演变、结构、造字方法,再通过自主学习教材、观察图频、幻灯片等方式感受汉字演变过程,尝试运用画图软件设计汉字,由此深刻体会汉字的精妙与魅力,并深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时先写出关键词汉字,之后延伸成汉字演变、汉字结构、学习看图化文字以及设计图化文字。上述层级在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上层任务再延伸为各种汉字写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延伸阅读,在于了解相关汉字知识,拓宽学习视野。最后一层延伸为观察书法字帖与猜图化汉字,该层延伸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读字帖中汉字方法,充分感受不同字体与书写形式的书法作品,再借助猜图化汉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围绕关键词汇构建思维导图时可运用不同颜色线条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标记,往往色彩感较强的事物会冲击学生视觉,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2.借助思维导图,激发探究兴趣
毫无疑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驱动力,每个学科教师都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均紧贴学生智力发展和实际学情,呈现方式为理论性文字和图示为主,一旦教师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极易引发学生抗拒情绪,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和质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以符号、树形图、文字等不同形式展现教材知识内容需求并在指导学生制图和识图等步骤中调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为深度学习和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以网页制作中“建立网站”一课为例,教师采取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形式,使不同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升。在准备阶段先为学生阐述思维导图、手绘与机绘等形式并画出小组协作角色思维导图,即围绕“小组协作分配角色”向左右两边扩散,其中左边延伸为汇总员(B层/汇总)、解说员(C层/展示介绍),纪律员(C层/全员纪律),向右延伸为组长(A层/全面负责),操作员(A层/操作),监督员(B层/监督)。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可发挥集体思维归纳总结组成网页元素。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思维导图,除了A层学生能快速掌握,其余层次学生均对思维导图掌握不足。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部分创意性强且美观的个人网站并邀请学生点评,之后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也借此让学生说出网站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经教师引导与多媒体刺激紧抓关键核心词并在此基础上制作思维导图。与此同时小组成员在组长主持与监督员监督下共同绘制网站思维导图,例如,教师让学生以“重庆旅游”制作网站,在制作思维导图以“网站规划”为核心词,向左扩散为网站名称(特色重庆)、网站结构、栏目(重庆美食、重庆旅游、重庆文化),向右扩散为主要内容(介绍重庆)、制作人(学习小组)、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名字)。从上述思维导图可看出,各个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借助思维导图明确学习思路,尤其在制作思维导图时知道该查找哪些资料,避免因收集过多的资料而浪费学习时间和迷失方向。最后在收集的资料添加到思维导图当中,整个过程有着显著的计划性、组织性与目的性,形成系统化学习体系,有效减少学习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3.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小学信息教师为学生传授设计思维导图方法和原则后就可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主题让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具有生动化和趣味化,学生也能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首先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每门课程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汇总分析之前所學知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通过梳理知识脉络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教材目录导入思维导图当中,清晰直观展示教材框架,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复习体系。其中教师可根据中心图、一级分支、二级分支、小图标等递进式逻辑关系为学生讲解重难点知识,即先将教材中每个大章节为一级分支,章节中涉及到重难点内容则作为一级分支中的多个关键词,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点则作为二级分支关键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确定思维导图中小图标形式,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效果。
以“多媒体技术应用”章节为例,教师和学生一起按照认识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制声音中等不同知识点进行高效复习,先在黑板左侧写出思维导图核心词,再基于层层递进思维模式罗列学生阐述的各个章节知识点,由此一来学生就形成图形知识思维导图。其中“认识多媒体”可延伸为“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含义、多媒体类型、多媒体特征与常见元素”,“播放视频”可延伸为“认识视频播放器窗口、学会应用视频播放器播放音视频文件”,“录制声音”可延伸为“学会应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编辑声音”等。其次借助思维导图整理错题;当学生学习后就要接受练习和考试,而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题,究其原因和学生知识体系缺乏完善有着紧密联系。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将错题转化为不同类型思维导图,有利于梳理知识。在此过程中思维导图的核心即错题原题,一级分支即是列出错误解题思路和方法,二级分支即分析错误原因,其中包括思维错误、知识错误或计算错误。三级分支即运用正确解题思维和方法对错题进行更正,必要时还可列出四级分支,即对错题补充说明,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帮助教师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图像化,使学习更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思维导图可采取图形方式记录学生思维过程,打破传统学后易忘现象,充分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高效记忆,一定程度也调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自信心和教学质量,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美华.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04):11-11
[2]陆兆旺.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05):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