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霞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强了对德育的重视,也将德育渐渐的融入到了各门学科当中。在这一背景之下,语文教学也产生了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的强烈需求,本文将分析二者融合的可行性,随之提出几点教学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006-02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NG Wenxia (minyang junior middle school,Min County,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China's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one of the biggest changes is to enhance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and gradually integ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various disciplines. In this context,Chinese teaching has also produced a strong deman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teaching practice strategi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Chinese teaching;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学知识是为了成才,学品德则是为了成人。语文这门学科不应该只教会学生们知识,还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发挥语文教学材料的独特作用,大力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时代的号召,也是教育的需求。目前,许多教师都围绕这一课题展开了研究,本文将进一步探索,希望对语文教改的推进有利。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特征。语文课本中不仅仅有知识,还有很多精神和文化层次的内容,它本身带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具有天然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就是同根同源的,二者的融合是自然且必要的,只要教师善于运用策略,挖掘书本中的人文内涵,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2)语文教学内容的德育教育性强。语文教学包括汉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汉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传奇,也是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为我国造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感叹,也能够从写字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都有明确的主题,内容积极,情感丰富,传达着正面的思想,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绝佳材料。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的,这也是語文教育深刻性的体现。
(3)学习语文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小学生对如何学习还不够了解,缺少学习经验的他们,需要教师严加规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心智逐渐成熟,从原本的不拘一格变得循规蹈矩。从这一点入手,完全可以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也能够改变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另外,无论是阅读、识字还是写作,都需要学生付出很大的毅力和耐力,积累大量的知识,这是一次磨炼,也是成长的体验。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强的可行性,并且有很多的入手点,只要教师肯摸索,就一定能够找到方法。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1)以文章中的人物和事迹来感染学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值得深入推敲,它在内容和内涵上的深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文字的表面下往往蕴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因此,语文教育强调深入,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树立榜样,让学生们从小受到优良传统和美德的熏陶,将这些正面的思想和情感融入他们的个性当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在十二岁时回答校长的问题而说出的一句话,文章前半部分讲述的故事真实的体现出了什么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生活在当今这个安定社会中的小学生又怎能意识到我国当时处于怎样水深火热的形势之中,对这句话的理解必定不到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屏幕播放一些有关帝国主义在我国争夺土地的图片、视频、不平等条约内容等等,借助真实的资料将学生的爱国情感调动起来,真正感受到我国所受的屈辱。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站在一个十二岁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他们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也能够感受到周恩来小小年纪就立下伟大志愿的不凡之处。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读书,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和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潜移默化的完成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刻意、不牵强,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从文本向现实延伸。小学生在学习文章时,会下意识的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真实生活相区别,这导致他们很少从实际的角度去理解,感悟也不深刻,学习效果总是不理想。这一点教师要重视起来,否则思想品德教育是很难取得成果的。我们要将文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完成情感的过渡,才能将自己代入到文本中去感受,获得更加浓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