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摘要]宁德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对接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及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扶贫工作“六个精准”,即精准施策、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精准对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六个精准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A
贫困是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一般认为,资源匮乏、环境恶劣、能力缺失、制度障碍、社会资本与文化贫困以及低水平发展陷阱等,是贫困形成的主要原因。宁德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和海防前线等原因,经济发展起步迟,曾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被称为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经济断裂带”。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有效控制扶贫恶性循环,拓宽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作为宁德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宁德期间所著的《摆脱贫困》中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当然要同闽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紧密结合”为行动指南,积极探索对接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及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扶贫工作“六个精准”的教育精准扶贫新路子,即精准施策、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精准对接。
1 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施策”
学院党委主动对接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认真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成立学院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2017年初学院党委新班子到位后,调整充实了学院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提出以智力和技术支持为主,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制定了《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12月28日召开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学院党委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好教育精准扶贫服务团的作用,主动服务扶贫攻坚,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形成品牌特色亮点”。学院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按照学院党委要求,完善考核机制,积极督促指导各系部、各服务团队认真制订帮扶工作方案,分析存在问题,积极想对策找办法,按目标、进度落实精准扶贫领导责任制,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部门年度考核,实现“精准施策”。
2整合区域内职业院校,成立宁德市职业院校联盟,大力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实现“精准招生”
2016年,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单位,整合福鼎市职业技术学校、福安市职业技术学校、宁德技师学院、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屏南职业技术学校等成立宁德市职业院校联盟,实行“集群发展”。依据上级文件精神与宁德市中职学校开展“3+2”五年专合作办学,2016-2019年分别录取宁德籍初中毕业生178人、243人、314人、672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占比超过50%)。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面向宁德市中职、高中学校大力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向广大初、高中毕业生宣传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资助政策、就业前景。2016-2019年,学院宁德籍新生比例逐年提高,分别为13.6%、16.8%、22.9%、42.Oqo;宁德籍贫困家庭新生占比增速更为明显,分别为3.2%、6.0%、9.2%、9.1%,实现“精准招生”。
3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园大学梦”,实现“精准资助”
学校形成了“奖、贷、助、勤、减、免、补”立体资助体系。通过招生简章、招生网官方微信等,我们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辍学。通过新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及暑假辅导员家访,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做好贫困学生的建档立卡和就学补助工作。通过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就业帮扶等确保每个贫困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2018-2019学年,共有1925名在校生享受资助政策,资助金额达250多万元。2019年,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126个,临时岗位15个,共计发放工资25.5万元。
为让福安市贫困家庭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圆大学梦,2017年7月,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安市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出台招生优惠政策,确定对就读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科或农科专业的福安籍考生给予学费补助3 000元/年,福安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学生到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工科或农科专业,给予学费补助5 000元/年。针对晓阳镇户籍考生还专门制定了招生优惠政策。2019年秋季学期就读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科或农科专业的31名福安籍考生(含“现代学徒制”“二元制”)获得了学费补助,共发放补助资金9.3万多元。不断完善的学校资助体系,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园大学梦”,实现“精准资助”。
4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实现“精准培训”
学校以“素质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为切入点,实施科教扶贫,切实提高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各种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近三年来,成人教育部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贫困村致富帶头人培训、创业贫困户培训等(具体情况见表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福安市及周边县市培养了一大批有技术、懂市场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提升工程的开展更是为宁德市,乃至周边市区(南平、三明、龙岩)基层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大专文凭的茶叶、园林专业农村致富能手。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职业农民,回到基层农村必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特别是创业贫困户培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 “雨露计划”培训对象分别是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内容则是脱贫致富急需的实用技术技能,真正体现了“精准培训”。
5发挥技术优势,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实现“精准服务”
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技术优势,组建科技服务团队,集中技术力量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服务是我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又一特色亮点。2016年以来,学院围绕晓阳镇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产增收,抽调45名专家、教授等骨干力量组建机械制造技术应用服务团队、移动开发与电商平台综合技术应用服务团队、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现代农业科技技术应用服务团队和创新创业技术应用服务团队等5个技术应用服务团队,服务闽东的三农和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精准服务”。
6加强互动联络,推进协作帮扶,实现“精准对接”
一是加强与宁德职业院校联盟内中职学校合作,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学院领导带队赴柘荣、寿宁、福鼎等区域内职业中专调研,就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展开深入研讨,探索职业教育扶贫、扶志、扶智。
二是认真开展闽宁高职院校对口帮扶工作。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扶贫办关于印发<闽宁职业教育协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教职成[ 2017] 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闽宁结对高职院校合作协议”相关内容,2017年-2019年,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多次帮扶工作及师生学习交流。
三是认真完成挂村帮扶各项任务。为学校挂钩扶贫村一屏南双溪章岭村支助5万元扶贫资金;学院各级领导认真做好帮扶挂钩贫困户工作,入户走访,了解扶挂钩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给予生产技术指导及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对方发挥自身功力,发展生产,确保稳定脱贫。
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对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专门建立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档案,做到对象精准,措施精准,资助精准;搭建农村和企业服务专业平台,委派专家直接参与当地产业规划、新农村帮扶等各项工作,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给予高度肯定。2018年《中国教育新闻网》发表专题报道《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大举措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此外,福建电视台、宁德电视台、《闽东日报》《闽东快讯》等都相继报道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精准扶贫,2018年12月,学院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019年8月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参考文献]
[1]沈红.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0 (02).
[2]肖竞,王菁.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扶贫路径[J].现代企业,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