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晓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 318020)
“课程思政”是近两年出现的一个新术语,是指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训专业技能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教书育人活动,达到促进大学生“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目的。“课程思政”理念是对传统“思政课”的发展和补充[1]。
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多篇文献专门探讨高校“课程思政”价值,目前这方面研究文献也最多。多年以来,教育界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意义达成广泛共识,认为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文件[2][3]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由此,全国各大高校将思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在这股课程改革的狂潮中,我校也紧跟步伐,要求广大教师发挥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作用,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效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我校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面向机械制造业,瞄准“中国制造2025”,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掌握较扎实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适应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领班式”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学生在校期间,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的重要性固然不能忽视,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形成更为重要。由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培养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让每个学生都上好“怎样做一个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门必修课,人人要通过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到社会。
最近几年,各大高职院校都很重视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探索与实践,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教学成果。不可否认,这些改革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教改为例,不少高校在其教材的项目化改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也达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改革初衷,有些教材的编写思路也的确让人眼前一亮,通过项目化的知识体系重构,达到了“理论够用”,侧重“实践操作”的效果。然而,纵观市面上绝大多数教材,几乎很少涉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缺失,甚至,个别学生缺乏职业的认可度以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不仅让其在自身的就业道路中处处碰壁,也会给学校的美誉度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当下,以育人基本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专业教师为何要实施开展“课程思政”?首先因为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是教师第一位的职责与使命,是我国教育的光荣传统,应继承和发扬[4]。其次,专业课程教师“文以载道”“言以载道”“行以载道”,可将“思政课程”的宏大叙事在“课程思政”中具象化,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的现实感。最后,专业教师接触学生时间最长,能够体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因此“课程思政”具有针对性、体贴感[5-6]。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实施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改革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铭记“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时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每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政功能,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如下图所示。
围绕设计任务的实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的教学理念,开展任务导入式教学。任务的实施按实际研究过程开展,分作课前实践、课内研讨、课后再学习三个过程。任务导入式教学的教学开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2 《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的开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改革需要改变常规的以技能培养为主,素质培养为辅的教学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专业技能+育人素养”双驱动、齐头并进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革: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育人的核心理念,着重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学习以及重视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专业特点,在机械行业典型领班岗位的调研基础上,将课程的整体“思政”元素进行了如下的收集与归类。
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认知机械行业发展,掌握机械设计领域通用零部件的设计技能;(2)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养成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具备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5)不墨守成规、遵循守旧,具有强烈的创新与改革意识;(6)养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行;(7)形成尊重宽容,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1)核心价值观—爱国:爱国情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2)核心价值观—敬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3)核心价值观—诚信:守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4)核心价值观—友善:包容、协作、团结、尊重、和气、宽厚、推己及人;(5)核心价值观—自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践、意志自由、行动自由;(6)核心价值观—平等:社会平等、人格平等、众生平等;(7)核心价值观—公正:为人处事公平正义,“一碗水”端平。
(1)结合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创造出来的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譬如通过“四大发明”、张衡的“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的介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又如分析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现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跟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迎头赶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2)通过播放“大国工匠”等纪录片、带学生到企业参观,感受能工巧匠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教学中安排真实的实训项目,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式教学,理实一体、学做结合,训练学生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3)该课的授课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项目需要团队协作,大家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要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突出彰显个性,鼓励创新开拓精神,每个人的角色都不能忽视。因此,需要每个人有团队合作的意识,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四个领路人”,“四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让自身的道德情操、师德师风于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触动学生的心灵。
(5)结合课堂要求,引导学生凡事从诚信做起。比如: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实验实训、期末大作业等需要按照课程考核要求进行,不弄虚作假。诚信为立人之本。
课程标准作为一门专业课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起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因此,以原来的课程标准为模板,将与本课程相关的所有“思政”元素与教学目标有机的融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育人目标”,体现“思政”的内涵。
对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课程突出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何挖掘该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课程的“价值引领”和隐性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需要建立一支合理、能胜任该课程教学的专业技能突出、思政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并且要创建适合于教学且贴近企业生产一线的项目,将该项目的知识体系序化重构;当然,构建一套更为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是至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