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琴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武汉430022)
恶性肿瘤是临床多见且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病症,致死率极高。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康复的希望微乎其微,当患者进入临终期时,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如经济负担、病痛折磨和精神打击等,从而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甚至为了寻求尽快解脱而出现轻生行为。因此对临终癌症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支持,提高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使患者确信生命价值,是目前临终护理的工作重点[1]。安宁疗护是指为临终期患者提供缓解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成本的医护服务,显示出了社会文明和人文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受护理学界的重视[2]。本研究基于此,抽取86例临终癌症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探讨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临终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Excel 随机函数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参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7~81 岁,平均年龄(67.27±3.13)岁;肿瘤类型:乳腺癌4例、淋巴癌7例、胃癌9例、肺癌11例、肝癌12例。干预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6~82 岁,平均年龄(66.79±3.41)岁;肿瘤类型:乳腺癌6例、淋巴癌8例、胃癌8例、肺癌10例、肝癌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遵循《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所述的医学伦理准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分期为Ⅲ~Ⅳ期,预期生存期≤6 个月,卡氏评分≤70 分;(2)拒绝手术治疗和(或)放化疗;(3)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家属明确拒绝安宁疗护;(2)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语言沟通障碍,无法自主表达个人想法和意愿;(3)耐受性、依从性差。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
1.3.1 参照组 采取常规疗护。(1)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鼓励其多进食有营养的食物,提高身体素质;(2)做好心理干预,纠正不良心理;(3)患者疼痛时为其播放舒缓音乐或多与患者沟通聊天,分散其注意力,疼痛剧烈时静注镇痛剂,积极治疗患者并发症,注意做好保暖措施;(4)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减少外界噪音、浑浊空气、刺眼光线等不良刺激。
1.3.2 干预组 采取安宁疗护。(1)心理疏导和灵性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其倾诉内心所想,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纠正其不良认知。向患者家属阐述临终期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受期,让家属尽量理解患者临终期出现的异常行为和心理变化,使得患者感受到家庭支持和人文关怀。在控制临床症状的前提下关注患者的灵性需求,联合护理人员、社工师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渗透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使其在面对死亡时有正确的心理准备。满足患者临终前的愿望,协助患者与家属道谢、道歉、感恩和道别,为患者制作视频或相册,通过画展等艺术形式帮助患者回顾生命过程。(2)死亡教育。综合考虑患者及其家属对待死亡的态度以及影响因素,从语言、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经济条件、生活地域等方面,初步评估患者对死亡的承受能力。发放死亡教育资料,开展个性化教育措施,例如告知患者死亡是每个生命体的最终归属,若患者有宗教信仰,也可利用佛教的来生转世学说、基督教的天堂学说进行教育,使其明白死亡并非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让其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接受死亡,鼓励其在有限的时光里,多做感兴趣的事,培养乐观心态,降低身心折磨。(3)舒适护理。根据患者意愿调整病房内的声音、光线和温湿度,摆放鲜花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尽量布置成家的感觉。为患者提供不同形状的枕头,根据其体位需求做好翻身摆位。日常护理中做好身体清洁,使其感受到舒适、心情愉快。定期帮助患者修剪头发和指甲,提高患者自尊心,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4)疼痛护理。遵循WHO 三阶梯镇痛原则进行药物镇痛,提前告知镇痛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关注患者用药后的状态,积极处理不良反应。若患者疼痛在耐受范围且病情允许,可采取肢体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镇痛,或播放轻音乐,让患者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方法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5)饮食指导。由于临终期癌症患者机体处于高耗能状态,在饮食方面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并兼顾到患者的饮食习惯,以高营养、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如燕麦、牛奶、瘦猪肉等,鼻饲患者需注意进食后及时进行口腔清理,避免感染。
1.4 观察指标 持续干预1 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评分。(1)疼痛以NRS 数字评分法评定,取值区间为0~10 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2)心理状态以Zung 氏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包括精神情感、躯体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心理障碍4 个维度共计20 个项目,5 分制评分,以50 分为临界值,50~59 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 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3)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理论总分18 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4)生活质量以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量表评定,包括食欲、睡眠、疼痛、精神、疲乏、家庭配合和理解、社会配合和理解、自身认识、治疗态度、日常生活、面部表情、治疗副作用12 个项目,每项均以5 分制正向评分法,理论总分6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对患者干预期间发生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取值区间0~20 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统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2.1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RS、SAS、SDS、PSQI、QOL 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NRS、SAS、SDS、PSQI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QOL 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NRS、SAS、SDS、PSQI 评分低于参照组,QOL 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QOL干预前 干预后参照组干预组组别 n NRS干预前 干预后SAS干预前 干预后SDS干预前 干预后PSQI干预前 干预后4343 tP 7.04±0.567.03±0.600.0800.9375.14±0.862.79±1.2110.3810.00053.24±5.3853.35±5.170.0970.92347.63±4.2720.26±3.7431.6190.00052.85±4.3752.89±4.010.0440.96545.74±5.2620.07±3.6326.3390.00014.24±1.6614.19±1.810.1340.89410.02±2.784.16±1.8411.5260.00032.34±3.5632.51±2.860.2440.80841.33±2.6752.63±3.0718.212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s)
腹泻干预前 干预后参照组干预组组别 n 乏力干预前 干预后食欲不振干预前 干预后恶心呕吐干预前 干预后便秘干预前 干预后4343 tP 15.28±1.6215.30±1.470.0600.95212.28±3.038.64±2.426.1550.00013.05±2.5913.06±2.480.0180.98610.04±4.606.63±2.504.2710.00014.17±2.4014.19±2.120.0410.96711.30±3.505.78±1.639.3750.00014.03±2.7714.02±2.810.0170.98710.37±3.987.41±2.764.0080.00015.10±1.5215.12±1.380.0640.9498.52±1.433.56±1.8214.0520.000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升高,这与环境的变化及人们工作、生活、饮食等诸多因素有关[3]。很多恶性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确诊时往往已到疾病晚期,进入临终期的患者预计生存期通常不超过6 个月,且多伴有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此外,对死亡的恐惧还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甚至出现轻生行为。针对临终期癌症患者而言,除了采取必要的药物干预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缓解患者疼痛和对死亡的恐惧意义重大。
与传统以治疗为主的疗护模式不同,安宁疗护更为重视临终期患者姑息性治疗背景下的心理、生理、灵性干预,以维护患者尊严,给予人文关怀、生活和精神支持为主,从而减少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临终期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NRS、SAS、SDS、PSQI 以及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QOL 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1)心理疏导和灵性干预以患者真实需求为主导,通过心理暗示、正向宣教、情绪支持等方法让患者逐渐意识到死亡的不可抗拒性,明白生命的意义,从而消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感以及焦虑、抑郁心理[4~5];(2)根据患者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生活经历等信息采取针对性的死亡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协助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愿望和感兴趣的事,减少病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让患者坦然面对死亡,有尊严、安详地离开世界,达到逝者灵安,生者心安的疗护目的[6];(3)临终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安宁疗护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干预,遵循三阶梯镇痛法,并结合按摩、针灸、调节温湿度等方法降低患者不适感和疼痛感,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4)采取高热量、高营养、高蛋白的饮食干预能满足患者代谢需求,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并能改善患者身体素质,降低临终期癌症出现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症状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对临终癌症患者给予安宁疗护,有利于改善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