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调节脊神经及局部松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16 11:13罗青锋章小稳黄征丁媛朱凌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痛风性针刀尿酸

罗青锋 章小稳 黄征 丁媛 朱凌艳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 新余338000)

痛风属于一种代谢综合征,是由于尿酸钠或尿酸结晶在关节及其周围关节囊、骨质中沉积从而导致关节肿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随之产生,间接促进了痛风患病率的上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类型,目前为止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采用针刀调节脊神经及局部松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就诊顺序先后,将我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年龄(岁)最大 最小 平均治疗组对照组组别 n 性别(例)男 女30302729317779392459±958±14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学会(ACR)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年龄18~80 岁;(3)发病部位以腕关节、踝关节以下为主,且均为急性发作;(4)病程在48 h 以内;(5)观察期内能保证随诊,不再服用其他中药汤剂及中成药;(6)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局部冷敷。(2)多饮水以增加尿酸的排泄。(3)禁吃含嘌呤高的食物,避免酗酒、过劳及精神刺激。

1.4.2 对照组 每2 小时口服秋水仙碱(国药准字H20113208)0.5 mg,持续服药到症状控制,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每天最大剂量8 mg,之后0.5 mg/次,3 次/d。

1.4.3 治疗组 采用局部针刀松解结合针刀调节脊柱T9~L2节段两旁脊神经治疗,1 次/周,治疗3 周。局部针刀松解:(1)定点,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受累关节,寻找关节红肿压痛最明显处并用记号笔做好标记。(2)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对进针点皮下进行局部麻醉,每点注射1~2 ml;后采用汉章牌3号针刀,于定点垂直进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刺入深达痛风石的部位后,调转刀口,并减小切割角度至刀柄与皮肤平面呈45°角左右,在其周围进行通透松解治疗,横向剥离痛风石,并注意痛风石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腱等,防止发生损伤。出针后让血液及关节液自行流出,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数次,外用创可贴贴敷。术后卧床休息3~6 h,适当垫高患肢。脊柱T9~L2节段两旁针刀治疗:(1)定点,患者俯卧位,在患者T9~L2棘突上缘旁开1.5~2.0 cm 处寻找压痛点,用记号笔标记。(2)操作方法,局部皮肤严格常规消毒后,铺洞巾,选用汉章牌3 号针刀,分别对定点行针,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缓慢探入深达椎板外侧骨面,深度大约4 cm;稍提起针刀,向头侧、外侧倾斜达椎板外侧缘,再进针刀0.5~1.0 cm,刺入椎体横突间的肋-横突韧带,在椎间孔外侧椎旁间隙处,纵向摆动针刀,出现酸、麻、胀及放射感后退出针刀,压迫针刀孔止血。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关节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一条10 cm 直线,从左侧到右侧表明疼痛强度增加,患者在线上标注以指示其疼痛程度。(3)关节肿胀程度:0 分,皮肤纹理和骨突无改变,关节无积液;1 分,皮肤纹理变浅,附近骨突清晰可见,关节少量积液;2 分,皮肤纹理基本消失,肿胀与骨突相平,骨突标志不明显,关节中等积液;3 分,皮肤纹理完全消失,肿胀高于骨突,骨突标志不可见,关节大量积液,关节活动受限。(4)血清尿酸值。以上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 周各进行一次评估。

1.6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疼痛针灸治疗学》[1],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经治疗疼痛完全消退,疼痛评分为0;(2)显效,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0%以上;(3)有效,治疗后疼痛减轻,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60%;(4)无效,治疗后疼痛无明显改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0308.17±0.797.90±1.162.53±1.63△3.57±1.41

2.3 两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0302.60±0.562.63±0.490.50±0.63△0.93±0.69

2.4 两组血清尿酸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尿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尿酸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尿酸值比较(μmol/L,±s)

表5 两组血清尿酸值比较(μmol/L,±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030534.86±122.77526.70±121.09375.91±93.34△435.62±108.26△

3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关节剧烈疼痛如刀割,夜间尤甚,伴有关节肿胀发热、功能受限,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目前,大量的高嘌呤食物和酒精摄入易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这一观点已得到公认。除此之外本病的诱发因素还包括:手术、感染、过度劳累以及应用胰岛素、磺胺类等药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以高尿酸血症为生化基础,以单钠尿酸盐沉积为其病理特征[2]。当人体的嘌呤合成增加而尿酸排泄减少时,血清尿酸增加,形成晶体,沉积在软骨、滑膜和周围组织,刺激局部引发炎症反应,如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表现为关节局部发红、皮温升高、肿胀、疼痛等。

当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患者应卧床,抬高患病双腿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后才可开始活动。同时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和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应多摄入碱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促进尿液碱化。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般采用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别嘌醇、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伴有一些比较大的副作用[3]。针刀在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中可起到很好的减压、内外引流作用[4]。一方面,针刀切开筋膜、滑膜、滑囊及皮下结缔组织,能有效地释放关节腔的压力,降低皮肤、浅筋膜、深筋膜的张力,减轻炎症病变区域组织内压,减轻关节的肿胀度,缓解关节疼痛,加快炎症物质的吸收,从而恢复局部组织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通过消除局部软组织的高张力状态,改善静脉回流,解除神经末梢受压,并使沉积的尿酸盐与组织液稀释后进入血液从肾脏排除,针刀治疗后常有暗红色血液、关节液或类似牙膏状尿酸盐物质从针孔流出,起到内外引流的作用。

以针刀局部松解为基础,运用针刀触激T9~L2脊神经,通过调节肾脏相关植物神经使肾脏功能改善,促进尿酸排泄,同时降低复发可能。脊神经触激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秘书长任月林于2006年编著出版的《实用针刀医学治疗法》中正式提出,对脊神经进行触激,通过神经交通支调整交感神经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如心肺疾病、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等内科杂病,可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5]。

综上所述,血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针刀治疗通过调节脊神经促进尿酸代谢,局部松解为肿痛的关节减张减压,标本兼治,疗效肯定,且无西药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针刀调节脊神经及局部松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针刀调节脊神经及局部松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采用秋水仙碱口服治疗。

猜你喜欢
痛风性针刀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