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兴中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167-02
我们针刀医学的祖师爷朱汉章先生,以小针刀疗法为基础,历时25个春秋,这中间有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他老人家义无反顾,努力探索,终于在2001年10月完成了《针刀医学原理》这部鸿篇巨著,从而标志了针刀医学作为一个医学的新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世界有针刀医生几十万人,保守一点的认为二十万人,也有的说五、六十万人。每年接受针刀治疗的患者可达1亿人次。可见,针刀疗法已经被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们所广泛认可接受了。但是,有二个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问起,既有医生,更有患者。第一个问题是:针刀治疗为什么能够镇痛?这个问题病人问得多。第二个问题是:针刀治疗安全吗?这个问题初学针刀的医生问得多。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2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针刀镇痛的原理
疼痛是大多数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在不断探求缓解疼痛的方法。
现代治疗疼痛的方法,包括:
1、生理疗法
2、药物疗法
3、手术疗法
4、心理疗法
针刀的镇痛作用,属于生理疗法,主要是来自针刺效应:
1、镇痛效应
2、应激效应
3、免疫效应
4、内分泌效应
今天我要讲的是针刀的镇痛效应。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内有两大镇痛系统。
一、节段性脊髓内镇痛系统
二、全身脑内抗痛系统
脊髓内镇痛系统,又叫节段性镇痛效应,闸门控制学说。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脊髓后角存在一种类似闸门的神经功能。当针刀刺激阿是穴,信息传入到脊髓后角的胶质区时,引起闸门关闭,使来自相同或相邻节段的伤害性信息传导通路被阻断,伤害信息无法向脑中枢传递下去,从而发挥镇痛功能。
针刀治疗各种疼痛病症,脊髓内节段性闸门控制学说,就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临床上用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取穴原则,是以阿是穴、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运用的就是“脊髓的整合机制“理论。
脑内抗痛系统
上个世纪70年代医学研究发现,脑内存在抗痛系统。在大量实验基础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与“内源性吗啡物质”有关的“内源性镇痛系统”。这些内源性吗啡物质可以进行突触前抑制,抑制伤害信息的传入,从而阻断感觉信号向高级中枢的传递,达到镇痛目的。针刀治疗病灶时,产生足够的刺激量,刺激信息传导到延髓和中脑时,就能促发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产生,并发挥作用,阻断痛觉信号向高级中枢的传递,产生镇痛效应。这里注意,必须要有足够的刺激量,刺激量小了就产生不了镇痛效应。为什么有时用针灸针治疗效果不好,而改用针刀治疗时效果很好。就是因为针灸针的刺激量有限,而我们针刀的刺激量可以足够大。
第二个问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下面来谈谈针刀治疗的安全性。听很多医生说,参加针刀学习的次数已经不少了,到这里学到那里学,回家后就是不敢使用针刀治病。心里总是没底,害怕出事。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针刀治疗的安全性。只要大家听明白了,回家后照着做,大家都敢使用针刀治病的。
针刀医学是一种新的思路,一种新的模式,一种新的方法论。有医学专家这样形容针刀医学:“中医是个母亲,西医是个父亲,生出一个孩子叫做针刀医学”。这话虽通俗,但其含义很贴切。针刀医学,既是中医学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西医学的延续与发展。针刀医学的产生是东西方医学相互融合的产物。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曾明确号召我们医学工作者“要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的新医学”。这是多么的富有远见卓识呀。我们针刀医学祖师爷朱汉章先生对针刀医学的完整定义是这样的: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针刀医学有四大基本理论,六大组成部分。每一个基本理论中间的一小部分内容,足可以解决几大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比如,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新的病理学的理论,就可使慢性软组织损伤这一大类疾病的本质得到清楚的认识,根据这一理论指导,灵活的运用,使这一大类疾病得到根本的解决。又如,針刀医学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使一大类需要外科手术的疾病,变成了闭合性手术治疗。还有,针刀医学关于脊椎区带病因学的理论,使一大类疑难的内科疾病找到了治疗方法,针刀医学关于骨质增生病因学的理论,使骨质增生、骨刺这一大类疾病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针刀医学关于电生理线路的理论,使一大批疑难杂病找到了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一》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
《二》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学的新理论
《三》关于骨质增生的新的病理学理论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
二、针刀医学的六大组成部分
《一》针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
《二》针刀医学的影像学
《三》针刀医学的诊断学
《四》针刀医学的治疗学
《五》针刀医学手法学
《六》针刀医学护理学
针刀医学的上述四大基本理论,六大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想学习,运用针刀治病的医生,首先对这些核心内容必须掌握。针刀医学所讲的“针刀”是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代表一种学术理论体系的本质内涵,也是一种新的医学学术理论体系的代号。
医疗器械--------“针刀”
“针刀”又是一种医疗器械,它有别于过去一切中西医的医疗器械,是一种独特的新的医疗器械,它既不是古代“九针”的延革,也不是现代手术刀的改进。朱汉章教授是这样定义的:凡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一切医疗器械,就叫做针刀。针刀有各种型号和模式,有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弯的、钩状的、螺旋状的、剪刀状的等等。不管形状怎么变,其实质还是针刀。
“针刀”有一个独特的结构:针柄和针刃是在同一个平面内,通过针柄可以判定针刃在人体内的方向,也就是说针刀是具有方向性的。而九针等带韧针都是没有方向性的,没有方向性,也就无法进入人体深层组织、无法使刀刃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九针”的指导理论是传统中医学的经络学说,技术操作过程是循经取穴,刺入穴位后“得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刀”是在西医的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现代生物力学等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其在进入人体时是个“针”的理念,进入人体并到达需要的解剖位置后,就完全是西医的“手术刀”的作用了,医生在“非直视”下,完成“纵行疏通”,“横行剥离”等手术方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针是以调节经络之气来治病,而“针刀”也可以按中医理论进行“循经取穴”,并可以收到比传统针灸针更好的治疗效果,但针刀更是以切开粘连,调节电生理线路来调整人体内在的平衡,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进针四步规程
第一步:定点。确定病变部位,搞清该处解剖结构;
第二步;定向。使刀口线和大血管、神经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
第三步;加压分离。使皮肤下的神经血管被分离在刀刃两侧;
第四部;刺入。针刀穿过皮肤进入人体,神经、血管即膨起在针体两侧。
所谓四部规程,就是针刀手术在刺入人体时,必须遵循的四个步骤,一步也不能省。定点,就是定进针点,定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定点是基于对病因病理的精确诊断,对进针部位解剖结构立体的微观的掌握。定向,是在精确掌握进针部位的解剖结构前提下,采取何种手术入路能够确保手术安全进行,有效地避开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又能确保手术容易成功。加压分离,是在浅表部位有效避开神经、血管的一种方法。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才能开始第四部的刺入。刺入时,以右手拇指、使之捏住针刀柄,其余三指作为支撑,压在进针点附件的皮肤上,防止刀锋刺入皮肤后,超过深度而损伤深部重要神经、血管和脏器。
针刀治疗的无菌操作
针刀手术都是深入肌腱、关节间隙、软组织深部,进行切割、剥离。如果一旦感染,就会造成深部脓肿。所以,无菌操作必须符合要求,要规范化。其实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是容易做到的。
针刀医学的治疗学三大法宝
一、针刀治疗为主
二、手法治疗为辅
三、药物治疗配合
强调一下,手法治疗为辅,并不是可有可无,手法是針刀手术后的必要治疗法。针刀医学的手法不仅仅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传统手法,而是建立在现代的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手法的作用力是根据现代生物力学规律来进行的,操作起来既简便又省力。
针刀医学治疗学当中,药物配合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大多数的疾病在针刀术后,辅助使用科学而巧妙的手法,都能达到闭合性手术的目的。针刀手术虽然创伤极微小。但是也是有创伤的,也会起到很多异常反应,如少量的渗出、水肿、淤血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配合药物来治疗。
〈一〉、局部有细菌感染、炎症,配合抗生素
〈二〉、针刀术后有疼痛者,配合止痛药
〈三〉、有微循环障碍者,配合活血通络药
〈四〉、有渗出、水肿者,配合消肿利水药
〈五〉、有水和电解质失衡者,配合输液和相应药物,使水和电解质平衡
〈六〉、有出血倾向者,配合止血药
〈七〉、体质极为虚弱者,配合一些调补性药物
〈八〉、患者某一脏器功能极为低下者,针对某一脏器进行治疗,使其功能恢复
〈九〉、患者有明显的其他疾病时,不是就诊的主述疾病,也可以配合药物来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针刀医生必须对这些理论要点进行掌握。
一、针刀医学四大基本理论
二、针刀医学的六大组成部分
三、针刀治疗的无菌操作
四、进针四步规程
五、针刀治疗学三大法宝
系统学习掌握针刀医学理论的同时,要勇于临床实践,大胆运用。我用针刀治病扎的第一个病人就是我自己。腰、屁股、肩、颈、膝关节,我都自己给自己扎过,那种体验才叫有深刻启发,自己扎自己可以用小号的针刀,咬紧牙下手。
针刀医学,不仅仅是一个针刀器械,针刀医学更是一种全新的医学理论体系。所以,完整掌握针刀医学理论,再用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既高效又安全,大家都会得心应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