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王银萍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讲解时要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为目的。小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是能理解的,但是课后很快就会忘记。笔者猜测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完全理解,原因之二可能是在复习的时候仅仅就一带而过。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复习方法,以点到面,以碎片到整体的方法进行复习,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生进行复习。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道题时,常常会不断重复讲解这道题,会的学生是会的,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重复讲的过程中,不会的学生会很难集中注意力,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失去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就要使用好的方法来调解课堂上的学习环境,讲解题目时通过以学生生活经历来引导学生融入到题目中,激发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线与角”进行复习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例题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使记忆更加深刻。在线的认识中,说一说,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哪几条路?描述出最短的路线,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在学习新课的时候都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路线中中间线段最短。对于这一点,可能一些学生不太明白,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排演,把图片上的点每一点站一位同学的方式把图描述出来,这样就可以在老虎山和狐狸洞之间找出最短的距离。这样的描述更生动形象,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这样的复习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复习课学习时,如果教师只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来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关于知识点的运用。所以教师在进行复习时要讲究好的复习方法,可以从知识点的“碎片”讲解到知识点的“整体”,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记知识点时印象更加深刻。在复习课堂上,教师是“引路人”,好的复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活跃气氛。
例如,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章“周长”进行复习时,教师先通过以点到面的方法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先要讲解什么是周长?举个例子试一试中的“一条小路环绕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也就是240+410+200+190+560=1600 米。然后再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是什么?从例题中可以看出长方形的周长通过直尺量得出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4。所以可以总结出周长就是边长加边长。
在复习课堂上,学生在整理知识点的“碎片”到把知识点完善成“整体”的框架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记得不太牢固。这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出一些复习的练习题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逻辑思维、加强记忆的复习题,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章“乘与除,第一节小树有多少颗?”进行复习讲解时,教师可以在原来题目基础上设计,一辆车有多少捆?1000 棵能装几车?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然后让他们起来回答“500÷20=25 捆”“1000÷500=2 辆”。如果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师巧妙设计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课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在复习数学方面的知识时,要以点到面,从碎片到整体,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方法能让教师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气氛,真正在课堂上收获高效的复习效果,为小学数学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