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常 佳
数学在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入必要的辅助工具,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学具凭借其直观生动和可操作性强的优势获得了师生青睐,尤其是在六年级较高难度知识的学习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把数学学具灵活引入不同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学好数学创造条件,优化数学教学技巧。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遵循着特定的规律,分别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在数学教学当中巧妙引入学具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打好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具的应用价值,教师应该先从合理选择有利用价值的学具着手。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知识重点引入直尺、卷尺、地图、平面图等学具,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操作活动当中,小组合作共同测量操场的长度和宽度,亲手绘制图纸并计算比例,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研究,真正做到把实践操作和动脑思考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不必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就可以让学生轻松领悟。
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数学概念和其他的数学内容相比抽象性强,高度凝练和概括,可以给学生学好数学提供说明书。由此可见数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小学生欠缺良好的抽象思维,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比较片面,于是教师需要运用直观的数学学具辅助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概念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时,虽然学生以往已经学习过了和立体图形相关的知识,但是对于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概念比较模糊。为了让学生在概念掌握方面事半功倍,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打下基础,教师可以运用学具,辅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概念。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根据概念表述亲手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接下来让学生一边对照自己制作的学具,一边对照教材当中给定的概念,找到概念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对概念内容的充分掌握。
很多小学生在完成数学练习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不少的疑难问题。不管教师运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讲解,学生都不能够顺利理解与掌握。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讲述的内容比较抽象,无法让学生在思维体系当中形成具象。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引入学具就能够事半功倍,而且能够让学生的解题过程更加有趣。例如,在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解决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制作学具,然后对照着图形找到问题答案。学生可以先制作以下图形(图1),然后回答: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在原有正方体的什么位置?有了学具的辅助,学生可以解决理解方面的难题,也能够在迅速解决问题当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轻松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建立起空间想象思维打好基础。
自主探究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当中的必备能力。通过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意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投入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具是辅助工具,能够降低学生的探究难度,也可以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让学生尝试利用学具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本课的学习难点在于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其中一个大的难点就是掌握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方面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把自主探究权利交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资源制作学具,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体积关系,并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知识和资源共享。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冲突,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存在,教师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工具,为抽象知识和形象思维建立桥梁和纽带,以便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具操作就为学生提供了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并在各个感官的全面参与之下,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完善数学综合思维,进而提高数学学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