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12-16 19:25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殊教育学校顾亮亮
小学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生活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殊教育学校 顾亮亮

面对低年龄段理解能力不足的儿童,信息技术教师要从一定程度上对其实行帮助,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拓宽学生的思维,在根本上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为了健全信息技术教学,以下笔者就其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取得成功做出讨论。

一、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生活化

1.教师与学生和睦相处

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我们实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睦相处。面对一些接受新知识较慢、思维逻辑能力较差的学生时,教师应加倍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不擅自帮助他们做决定,强迫他们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情,在思想上给他们最大的自由。

例如,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时,学生很难适应它,这时便需要教师在生活中以温柔的方式去协作他们完成课堂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仅仅只依靠课堂讲述完成这个任务,还需要在合适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向计算机层面的知识去思考。比如,科技类电影往往有许多震撼的场景,机器人对于人类的生活有巨大帮助,教师便可以借此发挥,以温柔的口吻对学生去阐述信息技术的强大,它能够帮助一些身体残疾的学生再次“行走”在马路上、自己去吃饭等一系列无法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充满吸引力的事物,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在思想上让学生接受它。

在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和睦相处,在感情深处打动学生。有了“生活”作为教育的前提,学生会体会到朴实感,向往学习。

2.课堂知识贴近生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应该贴近生活。面对刚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信息技术知识,他们的短时间记忆力有限。因此,在信息技术的传授过程之中,教师需要以最简单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渗透生活到实际中,达到两者之间的最大化结合。

例如,在利用信息技术认识词语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网上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蔬菜、水果等,从一些基础的物品进一步延伸。像在使用电脑拼写汉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一些简单、常见的开始,“自己的名字”“所在的学校”“我爱学习”“爸爸妈妈爱我”等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词语,这些词语既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里面所包括的汉字拼音基本上容纳了所有字母的组合,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到最真实的体验,感受其散发的魅力。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技术性课程,如何进行高效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选取合适的课堂知识,从本质上构建一个生活式课堂。

二、互帮互助的教学理念

1.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

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不同,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时,会出现差异化较大的情况,那些接受信息能力不强的学生就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完成一些深层次的任务。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他们在校园里主要依靠的对象,应就班级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教育措施。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专业知识课程,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免会有一些感情与行为上的不适应,而此时教师便可以去发挥其教育职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这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小学生会在理解信息技术上存在一定误区,总认为“它们是一些高科技人才所需要掌握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无关”,这样的想法使得学生在接受其理念过程中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对某些学生进行悉心的交谈,帮助其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具体可以使用两部手机为其展示信息技术中通信技术的功能,教师在与学生不同的教室里进行实时通话,与学生交流一些日常的话语,在促进关系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展现信息技术的强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师说》里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好的良师,不仅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上提出好的策略,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一名又一名认真、负责的教师,从实际行动出发,帮助小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社会的大潮流里。

2.生生之间的互相帮助

生活与学习作为人的一生中主要的两大事件,是我们必不可忽视的东西。在一路的成长路程中,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偶然的施以援手便会是我们新生活的开端。同样,学生与学生之间深厚的友谊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他们在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在日积月累下会对彼此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中,考虑到教师工作的繁杂,对于部分学生不能做到无时无刻的关注。这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彼此之间实现互补来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

例如,学生可以3~5人分为一组,在教师布置信息技术等作业时,可以组织小组学习。学习小组中,可以选对计算机使用和具有领导能力的同学为组长。对于小组成员中对计算机陌生的同学,从最基础的教学开始,学生与学生之间先进行对问题的探讨,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如,使用电脑制图时,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从互联网上寻找相应的图片,另一部分学生完成制图,在他们的合作中共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生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产生一种自力更生的学习理念,在思想上、行动上开始质变,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目的,它也有助于教师解决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问题。由学生自己作为发起点,选取组长,“小老师”的学习方式让“会”学习的人带动另一部分“差”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补全与稳固基本知识,拓广学生自己在各领域的全面发展。

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鞭策”学生学习

1.设计合适的课程搭配

兴趣作为教学中的一大至关重要的因素,需要教师们合理地调配学生不同时间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和其他科目一样,学生也会对其产生烦躁心理。所以,在课表安排时,应做到合理化的搭配,固定每一节课堂的任务,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最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

例如,一节计算机课一般是45分钟,如若教师只是一味地占用所有的时间阐述理论知识,学生必定会产生厌倦的想法。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可以选取前15分钟做理论知识的讲解,中间的20分钟让学生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在课堂最后的10分钟让大家积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在整体上做到课程时间合理搭配,以新鲜感贯穿整个计算机教学,创造出生动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用鲜明化教学来让小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明确自己需要在课程时间内干什么。当这样有了清晰的学习目标,他们可以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平均分配自己的时间,始终在未知的领域内保持兴趣,注重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在主观能动性中学习,激发小学生心中的潜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生自己对学习任务的制定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制定学习任务的时,教师并不是最佳的理想选择,学生有着与教师不一样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因此,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制定任务。一节课中,要求自己打多少字、掌握基础办公软件、能用互联网熟练地寻找资源等都可以作为学生一节课中对自己的要求。每节课结束,学生心中便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

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学生自主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相对于教师为其制定的学习任务更加有实际作用。以自己的能力去规定自己的目标,对于提高信心和挖掘潜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更加有利于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道路。

总而言之,进行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道路,需要一代又一代教师为其付出艰苦而持续的努力。对待小学生时,我们要做到: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出新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先进学习者,完善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内的缺陷,保证每一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生信息技术生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活感悟
我是小学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