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晨 孙永岭 (德州学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有关部门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对高校班团一体化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对于提高高校班集体的凝聚力、使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学生加强联系、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升团支部的活力和组织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同时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形成“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背景下,正视团支部及班委会一体化运行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班团一体化运行在出现问题的原因,探索高校班团一体化有效运行的对策,对提高基层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又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 “班团一体化”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由共青团中央确定方向和原则,由各省(自治区)、市级团组织进行督导,由各高校和中学的团组织负责具体实施。核心作用主要是:理顺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关系,突出班级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是推行“班团一体化”运行的根本动因和首要任务。
2 “班团一体化”的工作原则有三点:第一,班级与团支部的关系。早期普遍的班团工作模式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提升、思想意识引导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全面、系统的为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的关系错位直接影响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协同学生成长成才的实效和质量。第二,班团工作制度。对班集体和团支部的实际运行机制、工作职责、工作标准要明确,设计并实施长期有效的、全面促进的工作运行机制。比如对班委会和团支部委员会的建设给予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等。第三,夯实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按时召开班会和团会,通过集体会议表决,对班级和团支部的重要事项进行处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教育;及时、全面地将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要求传达到位,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团组织的工作内容、方式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赋予了新时代共青团新的内涵。很多高校依据共青团中央的政策,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相关方案,方案中能够比较全面的说明班团一体化运行的实施背景、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指导性意见比较空,缺乏具体的实施策略、管理考核机制等。这些制度的缺乏,导致整个运行机制不健全,从而使得团支部的工作无法得到高效引导,导致常规工作开展不顺利,创新性工作更加没有开展。
目前,高校在推行“班团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是以团委作为主导,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工作管理主体的学生工作部门参与,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多数班级团支部对自身负责的事项不够清晰,缺乏准确的定位,常与班级工作职责混淆,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重复工作的现象,同时也可能存在空白。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班集体凝聚力缺失,班级工作缺乏特色,在班级工作开展、学生发展等方面受到限制,对于上级交办的任务不能高效完成,影响整个班级的团结和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班级活动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团的活动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在的各类班级活动,由于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多数是通过传统的说教形式进行,导致学生的兴趣缺失,活动质量降低。团支部要以实际的活动情况为依据,给出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活动标准,以各类情况为载体加速班团活动形式的创新。班级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班团管理工作之中。同时要经常性地将新的思想注入班团成员中,并鼓励班团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开创更多的活动形式。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班级与团支部的实际情况,是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而团支部书记没有兼任其他职务,这种班长兼任的情况,从组织结构方面来看,是班团一体化形式的体现,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班级事务繁杂,管理理念未完全转变,仍然出现有分工但不合作的现象,导致团支部的工作在班级里面落实不到位,有时甚至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
地方本科院校班团一体化的具体实施途径,就是将班集体的团支部工作与班委会工作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明确班团一体化工作要求,一要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班团关系界定不清晰、目标定位不一致、职责划分不明确、工作开展不统一等难题,不断提升班委会和团支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二要强化改革思维,着眼高校共青团改革,了解现代社会发展新规律、在校学生思维方式新特点等,把握这些变化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带来的影响,创新性的开展学校班团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三要强化实施路径,以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为着力点,实现青年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有效获得,激发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途径探索,应将协同作为核心理念,强调班团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班团一体化”举措,在提升团员青年思想素养和开展团学工作的同时,将思想引领教育覆盖广大青年。一方面要以社会实践活动,扩展学生思想与管理形式,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让班级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认识社会与自身。另一方面,要以网络新媒体为主,拓展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展开线上团建与班级文化活动,促进班团工作的融合。
建立以团支部为主导的班团一体架构。在理清班级和团支部职能作用及相应委员工作分工,确保班级和团支部工作各有侧重的前提下,建设以团支部为核心,构建团支部委员会和班委职责明确但又相互依靠、互相配合、协同合作的班级组织。将班级与团支部的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职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以团支部为主导,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为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提供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实现班团工作的有效提升,提升基层团支部的整体活力。
第一,要明确政治职责,加强思想引领。思想引领是基层团支部的第一任务,是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第一工作阵地,各级团组织必须重视并加强团员的思想引领工作。在班团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下,班级团支部要明确思想引领的重要性,组织全体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思想上为广大团员指引方向。第二,班级一体化建设要加强班团干部能力的培养,以其为主力负责班团一体化工作。因此,高校要定期开展班团干部培训,遵循学生特点和学校教育实际,让班团干部形成协同工作意识,加强与教师、辅导员的联系,反馈班级与团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便于教师和辅导员快速调整学生工作与教育方向。第三,夯实基础团务,强化组织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各基层团支部,要严格规范管理支部内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做好基础团务工作,建设得力的干部队伍,组织喜闻乐见的团内活动,真正增强团内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学生的主观性,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班团工作是地方本科院校班级最基本的工作,班级团支部也是最基层的一级团组织,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团一体化”建设的开展,能够使班集体的运转更加科学、规范,同时能够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增强团员青年的积极性。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党的引领下,班团一体化建设正在成为整合班级资源、凝聚班级成员的重要抓手。改革与创新是“班团一体化”建设实施的重要前提,协同是班团一体化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各院校应出台相应的工作实施要求提高其规范性,确保最大化利用各类资源,推动院校“班团一体化”机制的顺利运行,从根本上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