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晓凌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首先,“思修”课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人生课题和人生选择,比如在学习、工作、生活与感情等各方面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思修”课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上好“思修”课能够引导大学生独立观察与思考,正确地处理矛盾、做出选择,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更好地开启未来的新征程。
其次,“思修”课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治素养。上好“思修”课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准则;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使其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最后,“思修”课能够指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修”课能够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思修”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对基础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思修”课教学能够将一些基础知识与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其次,“思修”课教学是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过程。“思修”课教学将基础知识加以系统化,促进大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以2018 年版“思修”教材为参考,从教学的整体内容来看,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篇,另一部分是法律基础篇。从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总共涉及六章内容,每一章内容又细化为三至六节,由几个小节的内容来系统化地讲清楚一个问题。与此同时,每个章节的内容又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思修”课的知识系统。
首先,“思修”课教学要坚持知识的客观性,正确地传授科学知识,这是上好“思修”课的基础。正确地传授知识要求“思修”课教师在熟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不仅要将课本上的内容讲清楚、讲深刻、讲透彻,更要挖掘课程的深层内容,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现实需要以及社会现实问题,将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科学地、系统地、深刻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
其次,“思修”课教学要注重价值的引领性,积极践行价值引领,这是上好“思修”课的动力。一是要做到从困扰学生的问题入手,通过上好“思修”课为学生答疑解惑,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以正能量来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要引导学生明辨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不轻易被错误言论与思想影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三是要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时代新人。
最后,“思修”课教学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思修”课教学既不能灌输式地传授知识,使知识僵化为具体的知识点,让学生认为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这会背离课程的目标;“思修”课教学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其意识形态属性,让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纯粹的政治课,学不到实用性的知识。知识教育是价值教育的基础,价值教育是知识教育的目的,“思修”课教学既要坚持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又要重视价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争做时代新人。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具有重要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环节,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之前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他们对知识的海洋饱含探索欲,因此,为了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他们需要通过“思修”课来获取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大学生处于思想的活跃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处于复杂的现实环境中,难免会面临许多现实的困惑与抉择,因此也十分需要精神上的价值引领。“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素养。“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重视知识教育又重视价值教育,既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又重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在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中国力量。
“思修”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实践中落实好,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熟悉“思修”课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要认真研读“思修”课教材,深刻把握其基础内容、基本结构与内在逻辑;与此同时,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修”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回答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增强“思修”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思修”课教学要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思修”课的政治性和时代性。
其次,深挖教材内容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价值引领,在深刻把握“思修”课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有功利化的趋势,许多课程教学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过分强调实用性而忽视教学背后的价值、情感与精神关照。因此,“思修”课教学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改善教学方法,发展多元化教学,利用好各类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观引导。
首先,要更好地发展案例教学法。要注重选取合适的案例来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案例选取既要恰当地反映教学知识,又要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或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这样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并说明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其次,要更好地发展实践教学。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修”课教学一定不能停留于书本知识,要尽可能地利用实践资源、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去亲自体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进行价值引领。
首先,“思修”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来严格要求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其次,“思修”课教师要坚定专业自信,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思修”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传授科学知识。
最后,“思修”课教师要坚定价值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形成法治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时代使命。
首先,要完善课堂评价机制,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比如可以采取问卷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合理的问题,对结果进行细致分析,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要在收到反馈后认真进行分析,分析目前已达到的效果以及不足之处,并依此来做出及时的调整。如果学生在知识方面掌握不充分,就要适当根据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调整;如果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还有不明晰之处,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