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珍芳 (四川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年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席卷了中国大江南北,给国家经济发展、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及生活出行造成了重大影响。这场疫情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非常大。全国各省市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推迟了学生返校时间,代之以网课形式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与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如何在疫情期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没有老师面对面督促的情况下,愿学、想学、会学、乐学,这是当前每一位思政老师思考并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1]疫情期间,虽然学生延迟返校,但思政课的开展并没有停摆。全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进入“网课”模式。以统编教材为蓝本,以各网络教学平台(如钉钉、QQ群课堂、微信群、中国大学mooc、zoom、腾讯会议、B 站直播等等)为依托,采用老师直播讲解、师生互动讨论和学生自学老师答疑等形式有效推进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教育部社科司及各省市相关教育部门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供教师们学习、参考和借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开放课程荟萃”提供了13 个在线开放视频,涉及本专科四门思政课和研究生两门思政课以及相关优秀教育教学研究视频。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不仅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而且也给全国思政课老师提供了一堂精彩的把国际国内大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网络教学示范课。各省市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也积极推出一些优秀的在线开放思政课程教学资源。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教书苑”平台还免费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本专科四本思政课教材电子书和两门研究生思政课教材电子书。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组织下,在思政课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下,各门思政课有序推进,学生们虽然身处全国各地,但都能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
全国性的在线教学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在这种规模性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拓展了教学场域,创新了教学方式方法,积累了线上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
第一,在课堂管理上,存在学生出走线上课堂的问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一直都存在。综合以往研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政课具有政治性强、思想性强和理论性强等特点,而且与中学思政课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性,学生没有新鲜感而且认为枯燥难懂,不想学;二是在当今社会压力下,学生们比较功利,认为思政课没用,不愿意学;三是极小部分思政教师厌教,课堂死板,学生不喜欢学。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慑于老师的存在,一般不会公然走出教室。此外,教师还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点名、提醒甚至训斥无纪律学生等方式管理课堂,保证学生在课在学。而线上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做到对近百人的学生实时监测,即使在直播中设计了提问、问卷、讨论等环节,学生也可用“去了卫生间”或“网络出现问题”等理由搪塞(当然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因此,目前在线教学的课堂管理是个难点,教师无法确保学生一直在线、在学,无法确保学生不分神,不在课堂中走失。
第二,在知识传授上,存在难以把握度的问题。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有“听众”。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因班级、因专业不同而对知识点的讲解采取不同的方式,并作出不同的知识拓展。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望、闻、问”等方式即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并迅速调整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方式方法。而线上教学,教师不可能实时观察到近百位同学的反应,只能按照预估进行讲解,难以把握好深度、广度。讲得过深或拓展得过宽,学生理解不了,消化不了;讲得过浅或拓展面太窄,学生又会觉得没新意,含金量低。
第三,在学生学业成绩考评上,存在弱化过程评价的问题。思政课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而“三观”教育是养成教育,形成于长期的引导和熏陶,显于细微之中。这要求思政课要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以及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考查,充分考量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养成因素。[2]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量化数据(出勤情况、参与情况、测试情况等)和情感表现(课堂呈现的动态表情),通过听其言、观其色、察其行,了解学生的知识和品德成长状态,比较客观的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而线上教学虽然也可以通过签到功能考查出勤,通过提问、发起讨论、在线测试等方式考查学习情况,但毕竟“我们永远不知道网络那头是人还是狗”,学生可以通过代签、代答等多种手段应对过程考核。而且教师通过提问、发起讨论、问卷等方式的考查,得到的都是滞后的量化结果(实时提问除外),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无法直观获得,实质上弱化了学习过程评价在学业成绩考评中的比重。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次大规模实时交互式教学,不管是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业成绩考核还是平台运行、网络工具使用、网络教学语言运用等都处在初步探索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使线上课堂与传统课堂同质等效,实时交互,必须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也是个人能力和德性的充分发展的需要。相应的,学习的成效也主要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教育者、教育机构、教育管理和教育方法都应该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不能越俎代庖,把教育者的意志强加给学生。[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体到教学上就表现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体,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沿着自己适宜的路径成长,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服务者的工作,不能以教了多少为指标,而要以学生得到多少为指标。教师要“服务”好学生,首先就得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然后才可能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得到(道)”。[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学生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是防疫、抗疫,有学生甚至身上中“疫”。为了“饿死”病毒,所有国人包括热衷联谊的大学生被迫宅在家中。与看不见的敌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鏖战,很多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烦躁、抑郁。这是当前开展在线思政课教学所面对的最大学情。这就要求作为服务者的教师要以“疫情”为切入点,充分了解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以疏导学生心理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国际国内的疫情情况和抗疫举措为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整合以统编教材为蓝本的知识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把能与抗疫有机结合的理论知识放到当下讲,讲深、讲透,实现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亲和力的有机统一。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可以把毛泽东思想的“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与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结合,让学生在战疫中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内容与抗疫战争相结合,讲清楚抗疫战争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明白中国在抗疫战争中所体现的大国担当,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使学生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这样的在线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学生愿意听、喜欢听,才不会从课堂中“出走”。
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学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5]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而且侧重于深度。浏览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大多数知识点都是重复出现的,尤其是“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这就说明在常识层面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知识架构,但是还不系统,还没有上升到从理论的高度去看问题。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设计上就要重理论、重系统化,把中学的知识点连成面,并探究其内在的联系和本质。
专题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从纵横两方面将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和升华,形成若干独立的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关照度的教学专题。纵向上以教学结构中螺旋反复为指向,达到循环上升的目标;横向上以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相互作用为指向,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相结合。[6]
专题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三个突出的优势:一是专题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疫情期间,在线思政课要留住学生,尤其要重视针对性和亲和力,必须以学生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形成一个知识、理论教学体系。通过专题的讲授,使学生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学生能够透过事件看到背后的因果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深层的本质。二是专题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的理论性、生动性。术业有专攻,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兴趣点、研究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思政课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涉及两大理论体系,每一理论体系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一个老师不可能对每一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实行专题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挖细作,形成各具特色的专题,摆脱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三是专题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也是大学培养目标之一。专题教学以教师深厚的研究功底为依托,以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学生乐于学;同时专题教学对问题探究更深、更远,学生必须在课前课后做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学生必须学。总之,专题教学是疫情之下的在线教学的最佳选择,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有利于课堂的管理。
此外,线上教学也为专题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载体,解决了传统授课模式下的教务难题。传统课堂实施专题教学,一个班级会在一学期中不断更换老师,对传统教务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考核有比较大的冲击。而线上教学则能以专题为单位录制教学视频,然后以录播的方式进行授课。班级任课教师根据专题负责人提供的资料发放预习指南、课堂讨论内容,实现基本内容全员学习。在此基础上,每位专题老师建立一个QQ 群或微信群,对该专题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自愿进群,展开深入研讨。该专题负责老师在群里因“材”进行不同的引导,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所谓分组管理,就是在开课前,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对班级情况做初步的了解,指定1-2 名认真负责且在学生中有号召力的同学做课程助教。通过助教的推荐和同学的自荐,选定若干组长,然后把100 人左右的大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组5~6 人。分组管理的实践源于朋辈教育理念。一个文化班就是一个朋辈群体,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同学之间年龄相似,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相似,有共同语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分享学习、生活经验,交流情感,以获得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支持感。同时群体中的优秀个体对成员有显著的榜样作用,会潜移默化的产生积极影响。[7]在线教学过程中实行分组管理,就是积极发挥朋辈之间的相互教育作用。有以下三方面显著优势。
第一,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小组成员都是同专业的同学,平时交流多,组长是他们认可的优秀人物,具有号召力。因此,组长能短时间内收集到成员的相关知识能力情况和思想状况,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掌握好讲解的广度和深度并适时引导学生。
第二,有利于落实学业考核中的过程评价。在朋辈群体中,成员之间具有高熟悉度,即使未处在一个实体空间,也通过微信朋友圈、QQ 空间、论坛、微博等保持着高度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经常需要相互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彼此的学习情况和参与情况都非常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小组长有协助老师管理课堂纪律的责任,会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实时督促并在课后及时反馈给老师。期末或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前,通过小组成员互评,小组长评分,再结合教师掌握的情况,最后给予平时成绩的评定,确保过程评价的公正性,从而使过程评价落到实处。
第三,有利于防止学生中途开溜。在线教学的难点就是教师无法知道学生是否一直在线在学。要确保学生一直在线在学,除了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外,还必须有必要的外力监督手段。实行分组管理后,助教和小组长就是老师的小助手,这份认同和信任会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更严于律己。同时助教和小组长本就是朋辈群体的优秀个体,他们的言行具有榜样作用,他们的“管理”具有朋辈群体的效力,不接受“管理”的同学是对群体的不认同,会遭到整个朋辈群体的抵制。因此,通过学生助教和小组长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能有力的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和参与度,有效防止课堂中丢失学生。
总之,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实施了在线思政课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比如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工具便捷等,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立足教学一线,不断总结,不断探索,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管理,才能实现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同质等效甚至更高效,真正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