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育 刘红玲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写作,作为语言输出手段,可以直观检验写作者词汇搭配能力、语法运用能力、文本构建能力及连贯语篇能力,是对写作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映射。因而,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通常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例文分析讲解写作技巧,学生课下完成命题作文,经由教师评阅、提出修改建议,再进行修改润色。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课时被大量缩减。在有限课时内,教师只能分析有限文本,点评个别习作;大部分学生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无从发现作文中的错误与不足,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由于中国文化的内省性,大部分学生不愿在课堂中就同学或自己的作文进行公开讨论,师生互动性差,使英语写作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依托日益臻熟的云计算和语料库分析技术,作文智能评改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提交作文后可得到平台的即时反馈信息,对使用不当的词汇及语法错误进行针对性修改。这种即时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推进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变革。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助学者和学习环境构成的动态交互性学习组织。为了完成既定的共同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内的成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彼此分享学习资源,共同研究探讨,在交互、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员间在共享资源、研讨过程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对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大数据背景下,随着信息化线上智能交互平台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共同体有了新的内涵: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由不同水平、不同专业、不同文化学习背景甚至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以及助学者共同构建的相互学习、交流、协作的学习群体。在网络交互环境下,通过共同学习目标联结起来的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彼此分享观点与学习成果,不断共同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体现在学习者写作水平的提高上,还体现在促进了学习共同体所在的网络交互平台的信息繁衍,触发平台完善语料分析数据、更新软件、维护良好高效的网络交互环境。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共同学习目标的设定。因而,围绕语言学习所构建的学习共同体,是围绕既定的语言教学目标,对学习成员及助学成员加以编制的学习组织,不仅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特殊性,同时还兼顾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特征。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学习共同体首先具有组织目的性,其全体成员以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为指向。其次,学习共同体具有组织系统性。共同体内的各组织要素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做到有分工、有协作、有共享、有讨论、有反馈。再次,学习共同体具有组织有序性。成员需按学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成员间有监督、维护学习共同体的义务。
与传统个体学习相比,学习共同体更能有效培养内部成员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在分析命题作文要求阶段,成员间搜集、分享素材,探讨、拓展写作思路,勾勒写作提纲;在写作过程中,又变成相对独立的学习个体,调动创造性思维,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在线提交习作后,又转换成其他成员习作的评论反馈员,对文本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在团队学习交流中不断转换角色,树立其积极参与、共同学习的集体责任感;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鼓励、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
英语写作智能评改系统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对写作内容进行自动打分和评价的计算机线上程序。该系统不仅可对作文进行整体评分,而且可从词语搭配、语法、内容、结构、修辞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微观评价反馈。现将智能评改系统的发展情况做如下概述: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学者首次将智能评改系统运用于写作反馈中,将文本长度、字数、标点等表象特征作为独立变量,设计成文本的评分标准。然而这种以表象特征为参照的评价体系,未能有效分析文本的结构、体裁、词语搭配等,因而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20 世纪末期,美国学者提出用语义差异量表来测评文本的写作质量,促使智能评改系统开始以文本特征为评价标准,将词汇运用、句法、篇章结构分析纳入评价体系中,在评价效力上有了重大突破。
21 世纪初,智能评改系统作为学习工具在高等院校得以推广,不但可以分析语法结构和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还可以从内容、结构、语义等层次对文本进行分析点评。国外发展成熟的智能评改系统有My-Access,ETSCriterion 等;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句酷批改网,冰果英语智能作文评阅系统,新东方批改网等。
教师、学生、智能评改系统构成了写作学习共同体的三要素,三者在写作活动中相辅相成、互动参与,为文本最后的反馈评价质量提供了保障。
以笔者使用的句酷批改网为例,其即时自动评分、为学生提供瞬时个性化反馈等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学生的青睐。智能评改平台将上传的习作与平台数据库中的文本进行比对分析,即时对学生习作从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内容关联性等维度进行自动打分;在原文本内进行反馈,标记亮点语句、标红语法、词汇错误。在写作课程中,智能评改平台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手段,不但可以记录学生写作、修改痕迹,而且能够追踪学生写作的用词习惯、保留历次修改建议及分数,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成长及取得的成果,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关怀。
教师也可进行线上人工批阅,从而保证了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教师还可以从平台内下载学生的作文内容及成绩单,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写作共同体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评改平台,可以在线对同一文本进行评价、分组讨论,从而优化了反馈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智能评改平台不但提升了英语写作课堂中师生的交互频率,而且还具有查重功能,对上传的文本进行文字重复率检测,从而在学生中产生震慑力,敦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借助智能评改平台,教师可在线批量导入学生名单,创建班级、生成班级编号,对班级成员进行管理。教师发布线上写作题目及写作要求,将生成的作文号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作文号即可搜索、浏览学习任务。学生在线共享采集到的写作素材、进行线上讨论。在规定时间内,线上提交习作,便可即时查看平台的自动评分结果及反馈意见。在此阶段,教师可将学习任务设置成“不限制修改次数”,激励学生依照修改意见不断修改习作,提高系统对作文自动反馈的分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可在写作平台中将学生习作设置成“全体班级成员可见”,学生间可查阅分数排名及其他成员的习作,进行线上互动交流点评,相互督促进步,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消化内部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同时,线上讨论、整理难点问题,提交给教师。
结合智能评改平台的反馈修改意见,教师可以更高效的掌握学生习作的共性问题,在课堂内进行针对性讲解,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提升课堂效率。同时,对争议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系统评改的不足,为学生习作做出正确的点评,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写作,体现的不仅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水平,更能折射出写作者的心智与思想,反映其价值观与世界观。智能评改平台缩小了师生的交际距离,使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听到学生真实的心声,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学习共同体的组建,要以共同学习目标为前提,因而教师在组建阶段,要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语言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将能力相近、有共同话题及学习愿景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合理设定组内教学目标,利于因材施教。
教师在组建阶段应拟定各组组长的选拔标准,并给予组长一定的评价权利。组长可细化教师的教学任务,对组员进行任务再分配,协调组员间的任务活动,监督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进度及质量。对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强的组别,教师可在布置命题作文前分配学生收集素材、整理归纳分论点、论据等任务,进行组内在线讨论,列出写作提纲。对语言运用能力较弱的组别,教师可以组织组内成员在线搜索范文,分析范文语言特点,在竞赛机制下鼓励学生罗列标志性语句;利用在线语音功能,布置诵读范文任务,促使学生掌握特定文体中的高频词汇与衔接语句。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线上课程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是在设备静音的环境下集中播放线上视频课程及音频教学内容,单纯的刷播放进度条,搪塞教师。
为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平台的线上任务,教师可利用在线打卡功能,督促学生每天登陆平台,及时浏览老师及组长布置的新任务;发布线上签到活动,在特定时间内组织学习共同体成员在线讨论交流,定期公布学生的线上参与度,私信名次靠后的同学,布置额外的语音作业,例如让学生概括、复述文本内出现的主旨句及分论点,分析既定文本的写作特点等;限定写作前期搜集、整理、讨论素材的时段。教师可将写作任务从发布到截止控制在三天内,并将任务设置成“防止粘贴”、“禁止补交”,敦促学生尽快完成并上传作业,杜绝抄袭与拖延。
写作与阅读相辅相成,只有足够的输入支撑,才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输出。因而,除了在平台内发布写作任务,教师应定期发送阅读材料、美文赏析,加大对学生的语料输入强度,营造活跃的协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愿景,还可提高学生对各类题材的驾驭力,从而夯实学生的写作技能。
智能评改平台环境下的写作学习共同体成员,在线提交习作后,可以得到来自平台的系统反馈。系统打分的特点在于即时、详尽,利用语料库的优势,可以迅速标记习作中出现的各类拼写、词语搭配错误,以及违反语法规则的语句,并给出丰富的解析及修改建议。平台反馈不受时空限制,只要在教师规定时间内,可随时根据反馈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再次提交,获取更新后的反馈建议。线上即时反馈激发了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与写作热情,在宽松的网络氛围内,学生可以更自如地面对错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但同时,线上反馈的客观性无法考量学生的努力程度,对所有成员采用统一评价标准,容易使写作能力弱的成员面对过低的分数产生写作焦虑。由于平台反馈基于信息及语料库技术,对代表社会现象的新生词汇及表达法无法及时收录,缺乏创新力。
与平台反馈相比,教师反馈更具个性化。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因而教师反馈更具人文关怀,更能使学生从教师的肯定与委婉的建议中获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评改平台的即时反馈,在学生的拼写、词法、语法层面为教师减少了工作量,使教师可以更高效地关注学生在句法及语篇结构上的表现,包括上下文的衔接连贯、文章与主题的契合度、写作深度的拓展和内容的丰富、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弥补智能评改平台的反馈信度,给予学生作文更加客观、公平的综合性评价。但在效率上,教师人工评阅远不及平台反馈。师生间的线上实时交流时间有限,教师需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才能完成所有习作的批阅。有时,教师的个人情绪会影响到反馈措辞,一旦教师的负面反馈结果超出学生的心理承受预期,教师反馈将比平台反馈更容易带给学生写作焦虑,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及畏难情绪。
共同体成员在接收平台及教师反馈的同时,还可获取同伴反馈。为保证同伴反馈策略的有效实施,首先需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评价培训,由教师规范评价标准及讲授评价方法,训练学生对文本从词法、语法、句法、语篇等维度做出评价,提升同伴反馈的信度。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将四、六级考试的写作评分标准做参考依据,对学生明确指出,评价命题作文时,不应只停留在从词汇、语法层面找错误,更应关注内容的切题度和文本结构,从遣词造句、句式变换、语篇连贯、过渡等多维度对文本进行分析评价。
同伴反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促进了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协作学习。通过同伴反馈,学习共同体成员普遍在名词单复数、主谓一致、时态、语态及常用的固定搭配等语法层面得到改进;通过同伴反馈的信息分享,共同体成员获取更多的论据及社会现象,丰富了写作素材。同伴间的线上交流和开展头脑风暴,开阔了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提纲,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及联想能力。写作水平较高的共同体成员,在同伴反馈活动中有较高的参与度,通常乐于充当教师的角色,引领其他成员对文本进行润色、修改;但从其主观感受而言,水平较高的成员获取到的有效同伴反馈要比其他成员少,需要教师反馈来弥补。中等及写作水平稍差的成员在同伴反馈中,充当参与者的角色,乐于倾听、交流、筛选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在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感受到成员间负责、互助的态度,激发了学习自主性。通过反馈互评,树立了学生对英文写作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解构、分析文本的能力。
智能评改平台的即时反馈使学生在短时内收到修改建议,促进学习共同体成员不断在线修改文本,有效提升了作文质量及在线评价分数,从而培养了学生文本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智能评改平台的反馈,学习共同体成员更擅于从宏观及微观视角对文本进行在线分析讨论,包括文本的词语搭配、语法使用准确度、篇章的衔接、过渡与连贯,以及分析文本结构等,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不但提升了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英文鉴赏力。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宏观把控与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解决由平台反馈引发的争议问题,有效弥补了智能评改平台在语篇分析上的不足并修正其分析上的失误,切实为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找到了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