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代妹
摘 要:数感是数学素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落实培养数感的要求,笔者经过调查与研究,摸索并总结出四种方法:从数数中、知识学习中、活动体验中、应用中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二年级;核心素养;数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87-02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正处于了解数、掌握、应用数的初期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数感,以便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尤为重要。如何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落实培养数感的要求,笔者有以下的见解。
1.在数数中培养数感
对于数的认识,首先是从数数开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不同“数数”的方法,学生们能够借助木棒、纸片等進行“数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而在二年级阶段,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直观数感,提升其核心素养,可以加大学生数数的难度。
比如,二年级下册中:《1000以内数的认识》片断
(1)借助小方块认识了“千”
师:把小方块请到屏幕上。让我们先一个一个的数。
师: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就是十。
师:可是一个一个的数(太慢),那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10、20、30、…100——10个十就是—一百(动态演示10个十是一百。)
师:你们感觉这样数怎么样,(也不够快)我们还可以怎么数?(一百一百)
生:一百一百的数: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
师:10个百就是一千(动态演示课件10个百是一千。)
师:通过努力,我们已经数出了这些方块确实是1000,真了不起。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刚才数的过程,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就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你们发现这里头藏着什么小秘密?(都是满十进一的。)
(2)借助计数器认识“千”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个一,2个一…10个一,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10个一是十;1个十,2个十…10个十,十位满十就向百位进一,10个十是一百。1个百、2个百…10个百,10个一百是一千。
师:瞧,计数器的千位上就只有一颗珠子,就表示一千。
本片断通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数数,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千以内数的感知。另外,我们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还让学生正着数、倒着数、抽象地数、数点子图等实物,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数有多少,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练习中进行强化与巩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数感。
2.在知识学习中诱发数感
在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时,需要对学生的估算能力加以培养,这也是评价学生数感能力的重要指标。比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数学例题,例如,与生活化元素相结合,以“陪家长购物”相关的案例为基础,让学生找出合适的购买方案,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初步估算能力,培育了学生的数感水平。
例如,二下用估算解决问题部分片断
情景:爸爸去超市买一个篮球和一副乒乓球拍,篮球单价是458元,乒乓球拍的单价是318元,爸爸带了700元够吗?
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要先知道买这两样物品的总钱数)
师:学过三位数的加法吗?(没有)
师:那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引导找近似数)
师:你们觉得怎么估这个数比较合理?(仅看百位,它们的和就是500了,)
师: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两个数估成400和300,都往小的估,它们的和已经达到700了,那实际的总额会怎样?(肯定超过700。)因此带700元肯定不够。
接下来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方法一:用700元先来买篮球400多元,剩下200多元,而乒乓球拍300多元,肯定不够;方法二:用700元先来买乒乓球拍300多元,剩下300多元,而篮球400多元,也不够。体验一个数的近似数往往不是只有一个的,估算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检验自己的估算方式是否解决了问题,并把它标准,调整自己的估算方法。最后追问:如果带的是900元呢,够吗?引导学生把458和318都往大了估,估成500和400,往大了估,也没有超过900,说明带的钱够了。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在教学中不能只是教学生如何去估算,更要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估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策略,诱发数感。我们教师要以适当的问题和情景来诱导学生,逐步的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内在含义,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可以快速的分析问题,了解题目中的数学知识,数感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3.在活动体验中发展数感
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将对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进行初步的认知,而对学生数量单位方面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数感能力。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们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一颗苹果50千克”、“一栋房子高8厘米”等错题,说明学生对数量单位认识的不到位。因此笔者强调要利用体验活动,加强学生对数量单位的认识,从而提高数感。
比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时,让学生通过量自己的指甲盖宽约1厘米,再用指甲盖比划,估出8厘米长,在尺子上找出8厘米长,强化8厘米的感觉;让一位身高大约1米同学站在讲台上,想象下8个他这样高叠上去,就大约是8米。
又如,在二下教学《克与千克》时,用天平称出1千克的黄豆,再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红枣、1千克的萝卜,让学生掂一掂,换手掂一掂,闭眼掂一掂,想想平时拿什么物品和这个差不多。让学生亲身感受1克与1千克的实际重量,再让学生去估计1个梨的重量时就不至于说成300千克。
通过这些实际的操作、活动体验,学习兴趣也更浓,学生对数量单位认识也更深入,数感也相应的提高。
4.在应用中升华数感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多以抽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把握住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训练方面的过渡。我们教师可以利用生活语言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让学生解决应用问题,学生在将数学理论与具体问题相结合时加强应用能力,便可以升华数感。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全班同学有45个人,大家一起去动物园,现在有两种出行车辆,每辆车坐8个人,小的车辆可以坐6个人,那么我们要怎样坐车才能够抵达目的地?你有几种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学生们在应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了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升华了数感。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当然,我们教师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数感能力,需要长期的坚持,不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教师应当选择适合的时机,不断优化其数学核心素养。此外,我们教师还需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珍.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感.福建教育,2016.9:47
[2]李智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刍议—例谈数感素养的培养[J].科学素养教学设计,2016.11:33
[3]冯孝传.培养小学生数感“五字法”策略.教学实践,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