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联性研究

2020-12-15 10:52邓康慧张尹瑄马文贞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关联性国家治理

邓康慧 张尹瑄 马文贞

摘 要: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对于中国政治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久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已经被纳入系统性规划之中,这将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新航线。此外,腐败在我国也是被大众十分关注的问题,腐败问题在中国社会也不容小觑,我国反腐机构和广大网民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网络和反腐活动的良性互动,我们正在大踏步进入网络反腐的信息化时代。本文认为,网络反腐对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并通过查阅有关二者的资料和文献,研究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反腐;国家治理;关联性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集体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反腐倡廉路径,网络反腐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开创了民间反腐和全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局面。我国一直都很重视腐败问题,近年来也有许多高管相继落马,由此可见腐败问题一直存在,这也是一个需要重视和研究的话题。同时,新时代下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中蕴含着反腐倡廉的意义,网络反腐作为一种高效且新颖的手段,对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深刻把握二者的关联性。

一、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首先,手段和目的二者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是反映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哲学范畴[1]。从一定层面上看,目的是人的主观意愿,手段是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产生的行为。目的具有历史阶段性,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涵义,并且与时俱进,但是手段一直存在,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手段甚至转化自己的目的和计划,最终实现自我需求。

其次,手段和目的是互相依存、制约的关系。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手段,手段的提出也是以目的为基础的,手段离不开目的,如果脱离了目的的手段是没有存在的意义的,在实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手段要按照目的的指向发生作用,这样手段才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手段又可以得到创新和发展,由此推出新的目的。另外,有效的手段可以促进目的的实现,反之则会使人们远离自己的目标。主体的目的不合理或者手段不科学,都会给实践造成困难,因此实现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和良性互动很重要。

网络反腐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网络反腐必须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网络反腐要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不断克服网络反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在此我们可以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制度层面加以考虑二者的关系。第一,从经济层面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我国进入新时期。但每每爆出的贪污腐败的例子使人见证了无数庞大的经济数字背后的肮脏交易,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腐败可能级别不大,但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孕育着的经济贪污不可小觑,腐败分子从中分割的经济利益持续增多。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實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目标,因此治理经济腐败可以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第二,从政治层面看,我国一直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网络反腐弥补了政府监督的空缺,是实现廉洁政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第三,从制度层面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一套良好的体制制度和法律法规,而网络反腐作为反腐倡廉的手段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改革,在反腐实践中不断优化制度保障。

二、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关联性分析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是阿尔蒙德提出来的关于政治体系发展完善的理论,阿尔蒙德认为,政治要发展就需要政治功能发挥作用,政治功能的发展建立在政治体系结构发展的结果上。结构是政治体系的组成要素,阿尔蒙德把组织机构看作是体系、过程、政策三个部件的综合,体系结构维持或改变政治结构的组织,例如执行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交流功能;过程结构包括执行利益表达、制定政策等功能;政策结构是包含外交、教育、税收等制度执行功能的结构[2]。具体看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任何政治体系发挥功能都可以从体系、过程、政策层次来考察,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推进政治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所有政治体系要实现自身的功能,都具有以上三个层次结构[3]。

在一个完整的政治系统中,网络反腐和国家治理都属于其中的部件,并且有着相互的关联。从体系层面来看,它维持着组织机构的组成,其中很重要的政治录用功能承担着挑选参与政治活动的人员和角色的功能,网络反腐承担着监督公职人员的功能,这是国家反腐倡廉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新路径和新方法,通过这一途径加大对官员的打击力度,可以优化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保障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另外,从政策层面看,集中表现为政策的输出、结果、反馈,网络反腐的实践对于有关法律的出台具有刺激作用,可以捕捉到相关政策的缺口并使之不断完善,以此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政策的结果和反馈可以保障网络反腐的规范进行,保障其功效的最大发挥。

网络反腐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功能实现的有效手段,利用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可以看出,政治功能的发展可以促进政治的发展,政治功能的发展建立在政治结构的三个层次的分化,三个层次都必须适应政治功能的实现。网络反腐作为其分化的一个环节,起到了优化政治体系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加大反腐力度,对原来的国家机器的改革,对体系层次和政策层次的优化都具有积极作用,其意义对于更高层次分化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也具有深刻影响,网络反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部分,二者的良性互动可以实现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从而促进政治的发展。

三、基于“政治系统论”的关联性分析

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是“政治系统论”的创立者,这是一个关于国家政治系统如何有效且稳定运行的模式。此模式包括了输入和输出的循环,所谓输入,包括“要求”的输入和“支持”的输入,社会成员的期望、公众意向、动机、意识形态、利益都可能刺激和形成要求,而公民个人或团体对政治系统表示赞同,用行动或情绪来支持则为支持的输入,伊斯顿还把当局的决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包括了像约束性决策、法令法规、命令等这样的权威性输入,也包括政策、理论、许诺等形式的相关性输出[4]。只有当“输入”和“输出”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保持一种流畅的循环态势时,才能实现政治系统的稳定,也就是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为了维护政治系统的平衡稳定,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都必须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公民个人对政府决策做出反应,另外,公民要不断的为政府建言献策,对政府的决策提供建设性的信息和必要的输入支持或形成压力。如若公民个人或民间团体突然给政府输入过量要求或压力,而政府无法及时处理和形成有效决策,就会造成政治系統的失衡。政治系统的运作流程表现为“输入、反应、输出、反馈”四个环节,其中,反馈再次加入到政治系统,从而形成以反馈为回路的系统循环[5]。如果一个政治系统里面的输入量过小,输出太大,例如公民的权力不能有效发挥或受到限制,思想受控,没有言论和表达的自由,却在被迫收到政治系统的输出,那么输出大于输入,政治系统失衡。如果输入大于输出,人们给政治系统造成压力,而政府不能有效的处理这些压力,政治系统同样会失衡。

近年来我国治理成效有目共睹,反腐工作取得一些胜利,这得益于政治系统的外部压力,也是我国政治系统内部的自我优化和内部输入的结果。网络反腐是一种民间的政治参与行为,公民个人通过网络揭发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是其个人意识形态的表达,是对个人利益的诉求,是一种“要求”性输入,在政治系统循环过程中,官方接收到公民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通过政策、法令等对贪污腐败官员进行查处,以行动对网络反腐信息作出反馈,通过这四个基本环节的连接,实现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平衡稳定以实现政治系统的有效运行,当政治系统达到稳定平衡时,便可以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的现状并没有如此完美,许多公民的诉求难以有效表达,不能对当局造成一定影响,这会造成输入的不足,再加上官员的腐败现象严重程度扩张,政府行政效率不够,这又会影响官方的输出能力,因此更应该通过网络反腐这一途径,进行政治系统的调节和优化,例如加强网络反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对公民举报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素养和网络信息甄别能力等,有效促进输入和输出的力量对等,实现政治系统的稳定性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四、共同促进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及时发现事物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存在代表矛盾的存在,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坚持目标导向,要深刻把握目标的内涵,要有目标意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一个整体,只有清晰的抓住事物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目标,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有效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标。我国网络反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其面临的挑战从未消失。

第一,网络反腐的态势还很严峻。网络反腐使反腐败信息更加透明化,形成了“线上举报、官方查处、公开曝光、网民讨论”的流程路径,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6]。但腐败从未根除,反腐斗争一直在继续,网络反腐是适应新环境下的新的反腐败手段,从曝光的腐败案例可以看出,反腐态势还很严峻,一旦国家和政府降低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腐败现象必然快速反弹。

第二,网络反腐理性不足。网络反腐的理性缺失主要表现在网民的政治参与素养不足方面,例如,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的欠缺,对腐败事件的关注点的偏差以及情绪化的反腐斗争。不乏有网民为了个人情绪的发泄或者一己私利而传播虚假信息,损坏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和利益,还有那些缺乏理性的民众不讨论信息的真假便进行转发扩散,导致舆论发酵形成不好的网络风气,使产生的公共话题往往带有许多个人情绪和跟风狂欢性,从而引起官方的无效关注,降低了行政效率,还有一些网民的关注焦点集中于腐败事件的具体人物和情节上面,没有理性分析事情的根源,引发官方的措施并非在根治腐败上面,而是减弱舆论压力和价值观引导上面去了。

第三,政府信息判断面临挑战。网民致力于把腐败信息传入到政府管理和国家治理的系统中去,而政府致力于回应网络舆论和反馈反腐信息,政府面临着如何获得有效信息和如何发布信息的双重挑战。当前官方的信息收集渠道不断优化,各大官方网站建立了反腐举报的窗口,通过各种小程序也给网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举方式,这些都表示我国政府信息能力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渠道还不足以应对公众复杂庞大的信息输入,因此,在提高接收信息能力的同时,政府还需要提高挖掘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网络反腐中还存在许多新的挑战,只有准确找到这些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难题,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同样,在网络反腐斗争进行中,把握好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深刻认识到政府反应力和公民表达力等对网络反腐成效的影响,不断寻找解决办法,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为灯塔,并为其开辟出通畅的道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必然离不开网络反腐形势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要不断克服网络反腐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创新网络反腐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培养网络反腐专业人才,实现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聂凤峻.论目的与手段的相互关系[J].文史哲,1998(06):3-5.

[2] 张钦朋.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评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06):18-22.

[3] 乌云波.论阿尔蒙德结构功能主义理论[J].企业导报,2016(03):178-179.

[4] 张利华.从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分析框架看国际上两大政治事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06):116-119.

[5] 程同顺,邢西敬.从政治系统论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J].行政论坛,2017,24(03):18-24.

[6] 彭文龙,郑智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视野下的网络反腐三题[J].理论导刊,2015(06):32-35.

作者简介:邓康慧(1997.06),女,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家治理,单位:西华大学;

张尹瑄(1993.06),女,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家治理,单位:西华大学;

马文贞(1995.04),女,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单位: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关联性国家治理
蒙授高中英语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联性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制度系统的关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