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0-12-15 10:52张伟华许霞安丽洁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课程建设

张伟华 许霞 安丽洁

摘 要:“转型发展”与“双一流”学科发展背景下,现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方式已无法顺应土木工程国际竞争力快速发展要求,不利于新时期“大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基于此,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地论述。

关键词:土木专业;课程建设;复合型人才

引 言

土木工程实际上就是建造类工程技术、科学的总称。随着教育部门针对土木专业整合工作的顺利完成,现阶段的土木工程已经逐步的发展为大土木范畴。由于这一改变要求高校必须及时的调整以往的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所以,导致各个高校必须积极的进行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1、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现阶段,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部分学校还未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时期,在西方“通才”教育理念影响下,国内高等教育专业细致化专业划分问题受到各行业关注,部分高校摒弃“专才”教育模式束缚,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其划分为学科基础及专业方向课。基于学科基础课做好理论基础知识巩固,借助专业方向课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理实结合且有很强的应用性,而在“大土木”背景下,怎样抓住“通专”平衡点,已成为高校土木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土木工程发展中,民建、路桥及水利等专业有明确分工且由不同部门复杂管理,因而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期以来,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划分太过细致地问题一直存在,同一学科中行业标准及规范有所差异,还有不同的教材编写。一般,各专业教研室独立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此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所以,高校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计划改革,合理设置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必修及选修等课程还要平衡这些课程模块,以此保障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综合性。从不同层面入手,准确了解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大方向,深入实施专业课程改革并打破专业界限,以此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1)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的横向联系。土木工程专业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类比问题。例如,混凝土结构总理二阶效应分析与钢结构弹性二阶效应分析的对比、静力作用与地震作用下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比分析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对不,不仅为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提供了便利,同时促进了学生结构整体把握与认识能力的稳步提高。

(2)课程内容中反映的结构理论研究成果。各个高校为了确保最新的结构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出来,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课程中增加结构分析、多轴强度关系等内容的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讲解。此外,随着我国各个高校中体现可靠度与结构件强度匹配、建筑结构性能抗震等结构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

(3)课程设计。教育部门在整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明确的提出各个高校必须在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时,从《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两方面着手设计课程体系。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计原理则应该定性为专业基础课程,将构件截面分析与计算等相关知识的讲授作为重点。虽然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满足了当前土木工程课程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材中不同的结构关系计算调整为《结构设计》,所以很多教师都出现了《设计原理》课程知识讲授完成后,无法按照课程教学设计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如下图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2、土木专业课程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1整合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相似知识点建立课程模块

针对力学、结构设计与项目建设等专业监理相应的课程模块,知识相似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对于重合性课程内容有选择地删除。建筑力学课程中,可整合理论、材料、结构、土力与流体等相关力学课程;针对结构设计课程,可整合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砌体以及结构抗震等相关课程。项目建设相关课程,整合土木项目施工、工程CAD、建筑信息模型BIM以及工程概预算等相关课程。

每一课程模块中,各课程内容间联系紧密,结合各课程重难点进行简化。例如,材料力学课程中调整超静定知识内容到结构力学专业课程并重点讲解;而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对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钢材基本性能相关内容进行统一调整,融会贯通各课程内容,以免重复讲解知识。科学整合课程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节省课程学时。另外,现阶段,我国部分项目规范没有详细说明基本原理、公式及参数由来,所以在课程模块中纳入此部分内容,便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规范中提到的理论基础与工程经验参数,从而准确掌握系列课程相关基础知识,为后期土木工程行业规范编译与推广提供保障。

2.2选取合适的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层的土木工程专业选择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都存在着过于偏重理论教学,且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联系不进门的问题。正是因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未能与国际结构,导致很多国际通行做法,像,FIDIC ( Fédération lnternationale Deslngénieurs Conseils)、QS(Quality Safety)、PM(Project Management)、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等规范惯例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出来。所以,各个高校必须从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机房着手。另外,高校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必须确保教学内容反映出的知识始终处在該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大新规范、新理论、新观点引入的力度,同时彻底摒弃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

2.3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改革基础上扩大专业范围,对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进行适当地调整,做好共性知识点的整合,以此将统一教学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根据各专业个性需求设置专业选修课。一方面,“大土木”背景下,调整专业选修与必修课学时,破除传统专业接线,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结合各专业特点协调同系列课程模块相关课程学时,保障课程学时安排的合理性。此外,合理安排通识与专业教育模块是十分必要的,丰富通识教育模块内容并融入工程专业特色,以此培养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总体来讲,从不同角度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并丰富实际教学模式,加强厚基础、宽口径与通专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

2.4推进素质教育设置特色化土木工程课程

“转型发展”建设背景下,结合现代土木工程发展情况,高端人才需求量加大,以此设置土木工程特色化课程,结合国家国情、政策及法律等知识加强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这对培养国际化土木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工程建设中,与本国联系密切的国家设置相关文化、经济及法规课程,根据具体项目,引导学生学习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及施工技术知识,充分了解国内外项目差异。

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实际教学中根据企业人才要求,可邀请专业的且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水平高的项目工程师参与工程建设课程教学。例如施工组织设计教学中,最后几个课时教学中就可邀请专业工程师采用最新BIM技术进行讲解操作项目施工设计案例,布置实践作业,此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行业最新技术、项目发展趋势以及职业人才需求等。此外,定期设置专题课程及选修课,便于学生自由选择,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寒暑假强化人才培养,充分了解现代化管理理论及技能,为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高创造条件。

2.5强化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实际教学中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与教材、跨专业拓展课程等,老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老师要创新教育理念,基于跨专业交互渗透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个人独立教学向跨专业团队教学转变,以此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对封闭与独立性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便于“大土木”背景下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另外,还要重视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提高。除了为老师设置公派出国项目,还可鼓励国内教学团队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开展教学研究,获得丰富教学经验。亦或是聘请国外著名教授学者,借助访问学者、客座教授或长期任教等形式,共同合作交流国际工程应用及相关科研项目,加强国际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社会经济日益激烈,尤其是“转型发展”与“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背景下,亟待改革传统封闭且独立的教学内容与单一化教学方式,培养顺应“大土木”工程背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罗素蓉,吴恺云,李旭红.新形势下“大土木”专业课程建设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6):13-19.

[2] 汤峰,王勇乾,楊敬林,孙松林,王文萱.农业院校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建议与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8(13):174-175.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课程建设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