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020-12-15 06:55黄暐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全媒体大数据技术

黄暐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服务与管理策略,切实强化高校图书馆工作总体成效,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以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全媒体   大数据技术   服务创新

1.引言

当今社会,全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实践现状,找准薄弱环节与核心要义,切实推动高校图书馆工作再上新台阶。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2.研究背景

高校图书馆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是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资料查阅、信息检索、知识面开拓等服务的重要场所,是服务于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及科研任务的基本要素。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化应用,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如何正确面对全媒体环境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进图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实现纸质书刊与数字书刊的无缝对接,成为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管理制度建设、服务方式优化、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扎实推进图书馆管理高质量进程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高校图书馆管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广大高等院校也在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优化图书馆管理流程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显著。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中的应用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动态的、主动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3.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影响

3.1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的作用弱化。

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向的对象为高校在校生及教职员工,所蕴藏的文献资源极为丰富,既包括纸质文献资源,又包括电子化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功能被削弱,越来越多的在校师生开始倾向通过电子化、数字化的手段获取图书资源信息,不再仅仅通过在馆阅读的方式获取信息、借阅书籍。通过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高校师生获得的数据信息资源类型越来越多,对馆藏资源的获取维度与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1](260-262)。

3.2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改变。

现代大数据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各类新的手机软件层出不穷,极大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方面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依托当前全媒体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迎合爆炸性数据信息流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使图书资源数据集群发挥出更大、更直接的优势与价值。同时,由于爆炸性数据资源对存储空间有严格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还应优化空间,管控因存储空间拓展而导致的管理成本上涨。

3.3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在全媒体环境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连续性、快节奏的图书服务需求,广大师生在图书资源获取效率、针对性、精确性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且相继陆续出现各类个性化需求[2](115-116)。上述状况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带动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深刻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只有打造更开放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才能充分确保参考咨询服务质量,创新完善管理服务模式。

4.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4.1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信息资源整合度不均衡。

基礎服务设施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与根本,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才能够充分满足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管理的个性化需求。纵观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实际,普遍存在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均衡等共性问题,部分高校未能充分认知到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强大冲击,依旧沿袭传统保守陈旧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思维,僵化固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各项基础服务设施、信息检索引擎等实际效能低下。在信息资源方面,则表现为碎片化、孤立化的客观存在状态,部分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数据文献资源无法及时录入信息服务系统。

4.2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在大数据时代执行图书馆管理服务制度体系,落实具体管理责任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综合素养的高低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从从业人员现状来看,部分管理人员对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足,无法客观有效地把握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具体管理方法依旧以传统方式为主,狭隘地将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图书上架、整理、回收等工作等同对待,存在审核不严、纰漏疏忽等问题。加之部分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致使高校图书馆数据处理分析效率不高[3](201-203)。

4.3数据化安全问题突出,数据收集遭遇“信息孤岛”。

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带来极大便利与实惠的同时,使风险隐患进一步放大。实践表明,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对各类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估量与防范不足,导致部分不良信息、虚假信息融入图书馆服务系统,影响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实际价值。同时,部分高校图书馆未能构建高效稳定的安全防护系统,遭遇网络攻击,导致图书馆数据资源被泄露、破坏或篡改,并诱发系统性的连锁反应,无形之中导致数据收集遭遇“信息孤岛”问题。

5.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5.1积极引进先进管理设备与技术,建立健全基础服务设施。

要根据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与之匹配的图书管理先进设备与技术方法,建立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为实现图书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基础物质保障。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图书管理数据化系统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将不同类型的图书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统计整理,分门别类地整合到管理系统之中,提高资源检索效率。根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形势及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实际需求,高度融合具有视听功能的新媒体资源,强化不同硬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精准把握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态势,满足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师生的资源需求。

5.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迎合大数据发展需求。

要定期组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全面客观把握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建立丰富的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将大数据理念融入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全过程。要注重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实操技能,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手段,提升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效能。要引导图书馆管理人员强化职业道德操守,牢固树立大数据时代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提高服务全校师生的基本技能[4](225-226)。

5.3构建图书馆管理系统安全屏障,抵御外来入侵。

全媒体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必须突出对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运用信息加密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构建稳定可靠的安全屏障,保护高校师生资源使用信息安全,切断各类外来攻击的入侵路径。对于部分涉及知识产权的图书馆藏资源,应根据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加密操作,必要情况下采取二次加密措施,在准确识别与验证用户身份的基础上,方可查阅相关文献资源。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互聯互通中,应注重端口防护,增强各个系统端口处的安全防护效果,并建立文献资源保密机制,探索建立云存储的管理模式,将高度保密的文献资源存放至相对独立的服务器中。

5.4突出数据挖掘,预测和满足差异化服务。

数据挖掘是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技术的重点应用内容之一。在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中,应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根据高校师生用户信息检索与图书借阅习惯,精准推荐同类别、同内容的文献资源,充分满足师生之间的差异化需求。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高校教师科研任务及学生学习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更具连续性与节奏性,只有精准获取图书文献资源,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科研与学习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科学保护个人基本信息、文献借阅信息、检索痕迹信息等。

5.5坚持主动共享,畅通不同资源数据库间的网络互联互通。

全媒体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不再以孤立的、单一化的个体存在,而是更具协同性、多元性,对不同资源数据库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充分发挥网络互联的价值与优势,利用多信息对接端口,实现不同资源数据库之间、不同高校之间的互联互通互享,构建高效稳定的互享机制,实现图书馆藏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在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实时推出收费资源,加设在线支付模块,促进文献数据资源的上下联通。在技术与管理双重层面,强化高校图书馆数据共享管理成效,打造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图书文献资源数据共享平台[5](107-109)。

6.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以及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技术更新节奏的持续加快,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具备的价值将会越来越重要,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保存与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能,对于促进社会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具有关键价值,因此将首先呈现出传统与未来双向融合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的传统职能与运行模式及数字化、自动化运行模式将实现共存共生,纸质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将实现高度整合,在服务高校知识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逐渐构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双轨制服务体制。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专业建设、学科优势等客观现状,在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中凸显自我个性与特色,充分彰显与高校自身气质相吻合的馆藏资源特色,满足广大师生在差异化、专业化等方面的信息资源需求,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方式与途径,与移动终端实现高度互联与无缝衔接,资源检索、图书借阅、信息筛查等方面的灵活性将更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响应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此外,绩效管理机制将纳入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之中,通过构建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赋予不同绩效考核指标不同权重,全面反映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成效及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

7.结语

受管理模式、技术方法、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全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实践依旧存在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阻碍图书馆管理工作总体成效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全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强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度,创新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强化工作过程控制,切实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效能,为推动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柏林,郭陈龙.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体系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2).

[2]李立峰,何华秀.新时期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受到的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

[3]傅秀芳,钱孙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建设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7).

[4]吴慧敏,邓紫棋.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9(21).

[5]郭春霞.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目标及发展路径[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全媒体大数据技术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