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探究

2020-12-15 06:55陈宝珠叶蔚兰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旅游大学生

陈宝珠 叶蔚兰

摘   要: 广大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将是中流砥柱。对于旅游类高校而言,培养出具有较高文明礼仪素质的大学生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不仅是行业的要求,更是国家和人民的期盼。

关键词: 旅游   大学生   文明礼仪教育

古语有云:“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礼”向来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文明礼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要求更高更好的服务水平。旅游类高校作为我国旅游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其中,最能直观地展现学生人文素养,也最应该紧抓的就是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一、旅游类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职业礼仪素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行业对旅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给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意味着行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要求大学生拥有优秀的职业礼仪素养。

虽然各旅游类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礼仪素养教育,但是总体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多地“注重个人知识技能的提高,往往忽视礼仪素养的基本要求”[1];教材老套、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学手段单一等。

因此,紧跟社会和行业步伐,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如何有效提升旅游类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礼仪素养,既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为旅游行业的预备从业人员,旅游类高校大学生要具备相当程度的思想道德水准,才能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服务。近几年网上爆出了不少旅游产业的相关问题,这些乱象只是诸多问题的表征,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不足,存在功利主义。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修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还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

(三)增强学生社会人文素质的要求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还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国家的脸面。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更应该用文明的行为举止、合理的礼仪待人接客。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加强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旅游类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人文素质,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生活中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等。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还可能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突破和发展。

二、旅游类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职业文明礼仪方面,制服、校服穿戴不整齐、不规范;对礼仪知识学习不够认真,缺少操作等。学习文明礼仪方面,教师上课前无人主动擦黑板,课堂纪律不佳,上课聊天、玩手机、睡觉;迟到、早退、旷课;穿拖鞋、衣衫不整地进教室、办公室和图书馆等。生活文明礼仪方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酗酒;教师看望同学寝室,部分学生仍自行其是,无视、不搭理等。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研究发现,学生文明礼仪现状最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知与行的分离,即学生知道应该讲文明、有礼仪,但是不愿去做。二是部分学生文明礼仪具有“两面性”。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需要时一套,不需要时另一套。

(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重视文明礼仪教育,旅游类高校对此更是不遗余力,为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存在局限性,专业课程中关于文明礼仪的内容老套、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無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流于表面。二是“专业的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和加强”[2]。三是文明礼仪教育没能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四是对学生涉及文明礼仪的行为缺乏实质的奖惩。

为了扭转现状,现实呼唤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礼仪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品质,为行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旅游类高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专业课程教学推动文明礼仪教育

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多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特别是职业礼仪的教育和培养。然而,职业礼仪素养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学生的专业水平看作硬实力,那么职业礼仪素养就是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将文明礼仪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1.开设专门的职业礼仪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礼仪素养,开设专门的职业礼仪课程是主渠道之一。旅游类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专题系列的职业礼仪课程。在职业礼仪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与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要求相适应,课程内容要根据相关岗位礼仪的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教学。在教材的使用上,应该根据行业的发展和最新要求,更新教材内容。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2.在所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职业礼仪教育。将文明礼仪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不仅要设置礼仪课程,而且要做到“课程礼仪”,即将职业礼仪教育贯穿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要做到课程礼仪,首先要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礼仪素养纳入专业课程目标中。其次要将职业礼仪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训练中。

3.让课堂成为学生践行文明礼仪规范的“试验田”。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知、信、行”,最终落脚点在于一个“行”字。要为学生提供践行文明礼仪规范的场合,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应用到实践中,让文明礼仪深入学生的骨髓,有利于保证课堂良好的秩序。制定《课堂礼仪规范》,把职业礼仪内容融入规范中,让师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均有章法可循。

(二)思政教育引领文明礼仪教育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3]。必须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要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中。

1.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之中。首先,要将校园礼仪、生活礼仪的相关知识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将“善、孝、勤、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思政课日常教学中,通过思政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相关礼仪文化、礼仪规范、重要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校园和生活礼仪规范的掌握,如相关礼仪视频的播放、宣传片的展示、课堂辩论赛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礼仪与道德风尚。

2.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之中。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习惯。可通过系列评比评选活动,把礼仪文化与学生活动有机融合,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提供新思路。

3.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第三课堂”之中。目前,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三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场域、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媒体环境已经与校园生活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但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利用网络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网络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和碎片化、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思政教育的“第三课堂”亟须文明礼仪教育的介入。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文明礼仪相关的社会时政、案例故事等,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三)环境教育辅助文明礼仪教育

1.制定校园文明礼仪规范与实施规章。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首先要让学生有确定的文明礼仪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制定《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对学生在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寝室等公共场所应有的表现作出具体规定。其次要丰富《学生手册》的内容,增加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进行奖惩的规章制度。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礼仪氛围,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既是教育环境,又是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讲文明、知礼仪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通过校园广播、报刊、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形式,将礼仪文化与礼仪知识融入校园活动之中,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和风气。让学生在良好的礼仪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提高礼仪修养。

3.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教职工率先垂范,带头遵守文明礼仪规范,一言一行、举止有度。可每年開展一次“我心中的最美教师”评比,由教职工和学生共同投票选举。其次,树立学生榜样和典型,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其他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公开表彰和宣传,进行“最美大学生”评比等,发挥示范效应。

总之,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思政教育和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在问题中寻找突破口,在改革实践中实现教育目标,培育出具有服务能力和服务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新时代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张冰宵.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85).

[2]刘海波.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16).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 8400.htm.2018-09-10.

猜你喜欢
旅游大学生
我们一起“云旅游”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