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现状对大学生大类分流意愿的影响

2020-12-15 06:55孙梦瑶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专业发展

孙梦瑶

摘   要: 分大类招生是近几年新兴的招生模式,在分流过程中,由于分流后专业设置及专业热度等因素不同,大学生的选取意愿不同,有些弱势专业存在靠调剂招生的状况,出现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贵州财经大学900名大一学生的调查,使用SPSS分析数据,得出专业热度、就业状况、师资建设等因素对大学生专业分流意愿的影响。

关键词: 大类招生   专业发展   分流意愿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贵州财经大学公共学院、文法学院部分大一新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公管学院的主要专业是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农林经济管理、教育学,文法学院的专业主要是法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为保证问卷的有效和数据更加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在发放问卷时注意到了文法学院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在公管学院选择了更多的男性样本,两个学院都是文理科生较为平衡的学院。

笔者团队随机抽取了900名学生,发放问卷900份,回收900份,男生279人,女生621人。问卷信度为0.890。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选取的样本发放问卷,问卷设计涉及专业的热度、专业就业前景、未来收入、专业师资力量、专业对个人目前知识储备的需求程度、学校对各专业的介绍及专业设置为判断影响大学生专业选取意向的因素,找出在专业分流时专业发展方面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本研究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式。

二、研究现状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兴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是为了推动高校内涵式转变,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大类招生使学生不再因为不了解专业而盲目做出选择,避免出现学生不能真心投入专业发展,浪费教育资源的情况[1](49-53+57)。

高三毕业后,一些学生和家长不明白某个专业具体会面临怎样的就业形势,需要什么技能,导致专业选择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自己无法投入专业学习中,或者对本专业未来就业并不看好[2](21-27)。目前,大类招生正是避免这类问题出现的最佳良药,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通过学校和学院的宣传,网上信息的搜索及向师兄师姐的咨询了解一个专业的发展前景,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确保高校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从国内现状来看,“双一流”高校已经基本实施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暴露出了很多共性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由于大一的专业课成绩低导致无法选择心仪的专业,有的专业常年依靠调剂获得生源[3](42-45)。与本科生在分流时的专业选取意向有着密切联系。

三、数据分析

本问卷中,将学生的生源地划分为城市、农村,将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差,问卷设计采用李可特量表的方法,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00、75、50、25、0,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的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一)文理科生对影响程度的反应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出以下结论,文理科生在大类分流的专业选择上,受到专业未来收入状况及就业前景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未来分流后专业对知识储备的需要及师资建设水平、学校对于各专业介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文理科生在这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中0.003<0.13<0.17,表明文理科生受师资力量与专业建设水平的差异性最明显。

分别对师资力量与专业建设对知识储备量的要求及对各专业介绍的详尽程度三个因素进行均值检验,其中,文科生受到师资力量与专业建设的影响均值为70.02,理科生为65.41,文科生受到对专业知识储备量的影响均值为69.37,理科生为65.79,文科生受到对各专业介绍的详尽程度影响均值为64.54,理科生为60.82。从三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文科生受到这三项指标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理科生,其中,文科生对于师资力量与专业建设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理科生。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文科生认为优秀的教师能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4](21-22)。文科生之所以更加注重知识储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于数学的掌握不熟练,更希望在大类分流后,分到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在大类分流前,学校应当根据考生的高考类别做好针对性宣传,如果是文科生占比较大的学院,就应当加强靠调剂为生的专业的宣传。

(二)性别对影响因素的反应

在受不同专业因素影响的过程中,性别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因素,通常男女生在面临学习、就业等不同情况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选取专业时,应当考虑从不同的性别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几乎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性别与影响因素的独立样本检验中得出以下结果:专业未来收入状况的sig值为0.267,就业前景的sig值为0.245,专业热度的sig值为0.137,意向专业的师资建设水平的sig值为0.274,对个人知识储备量的需要sig值为0.02,学校对于各专业的介绍sig值为0.728,学校对意向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sig值为0.786。

从以上结果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同性别对于影响大类分流时专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大差异,其中就业前景、专业热度、师资力量及专业建设水平,对个人知识储备量的需要等在不同的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从数据中看出专业热度和就业前景无疑成为选择专业时最先考虑的因素。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的是文法学院和公管学院,对于以上结果笔者进行了访谈,并且查阅了相关的往年专业分流时的数据。访谈和数据显示这两个学院现状验证了这次调查结果,就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来看,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及教育学三个专业是热门行业,不论是从未来考公务员、考教师编,还是考研的层面来看,无疑最“吃香”的專业。拥有较为强大的师资力量,也是教育学在大类分流时受到欢迎的原因。但是相对这三个热门专业来看,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招生面临很大的问题,不太受到学生的认可,尤其经过一年的了解以后,喜欢相关行业的学生会选择这几个专业,但是基本的生源还得靠调剂满足。

笔者认为学校及学院方面应该考虑在大一打基础的阶段,增加设立有关农林经济管理等弱势专业的课程,多多对这几个专业进行宣传,设置相关的讲座,提高学生兴趣,做良性指导,平衡专业分流时的人数比例,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好地干预学生专业分流时的选取意向。

对专业热度、就业前景、师资力量、专业知识储备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均值比较发现,从就业前景的均值上看,女生是73.87286,男生是67.6523,女生>男生,从专业热度的均值上看,男生63.6201,女生68.9614,女生>男生,从师资力量的均值上看,男生是62.0072,女生是69.2432,从受专业知识储备的影响上看,男生的均值是62.8136,女生68.9211,女生>男生。

从均值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女生更加容易受到影响,表明女生更加容易选择热门的专业,尤其是在就业前景对于自己的影响上,女生的均值约达到了73.88。表明对于这两个学院的学生而言,女生更加担心未来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希望在大类分流以后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便会相应地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希望可以择良师,在分大类后真正地学到知识[5](102-105+112)。

(三)当前成绩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不同

从目前贵州财经大学的大类分流方式来看,分流时主要参考的是大一的成绩,因此在学生选择专业时,成绩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不同成绩的学生在专业分流时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成绩因素与受影响因素的比较用的是单因素分析法,结果表明,专业未来收入、就业前景、专业热度、师资力量与建设水平,在成绩不同的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异。

成绩在最终的分流中占据很重要的作用,成绩好的可以根据意愿进入热门专业,但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面临调剂。

从就业前景影响的均值上看,前25%的学生均值为69.4954,25%—50%为74.3534,50%—75%为72.6959,后25%为67.9487;从未来收入的影响的均值来看,前25%为64.6789,25%—50%为70.3305,50%—75%为69.3548,后25%为66.6667;受专业热度影响的均值来看,前25%为65.0229,25%—50%为70.4023,50%—75%为67.1659,后25%为62.6068;从受师资力量影响的均值来看,前25%为67.4312,25%—50%为68.4626,50%—75%为67.2811,后25%为61.3248。

学习成绩是分流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因素,因此分析不同成绩的学生在分流时受到的影响具有关键作用,从均值的比较来看,现在成績处于25%—75%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就业前景、专业的未来收入及专业热度的影响,前75%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意向专业师资力量的影响。

表明后25%的同学对于未来意向专业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意向,可能觉得自己未来的专业只能是调剂的。

四、结语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专业现状对于学生选取专业时主要的影响在于,意向专业的专业热度、就业前景、师资力量和对于现有知识储备的要求程度。

首先,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受到专业现状的影响,一些文科类在专业分流前,应当加强专业宣传和师资队伍建设。其次,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受到专业发展现状的影响,在女生多的专业,分流前应当加强对于弱势专业的授课,使大家对于弱势学科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帮助弱势学科发展。最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专业现状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更多考虑自己的兴趣,成绩不好的学生则面临调剂,中间的学生可能需要根据专业发展情况调整自己的意愿。

参考文献:

[1]王新凤,钟秉林.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成效、困境及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9(05).

[2]满都拉,卢晓东.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以东京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3).

[3]吴勋,武月.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评论,2016(09).

[4]何静.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特征与实施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4).

[5]刘金花.大学生专业选择意愿与选择行为的调查研究——基于工商管理大类招生模式[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04).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专业发展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