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冬生
摘 要: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林业学校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结题为例,阐述“六衔接、三融合”中高职林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中高职衔接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方法 衔接长效机制
高职扩招,使中高职贯通的地位更加巩固,渠道更拓宽,由此,中职学生的发展出路更广阔,为中职学校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很可观的。学校积极开展中高职林业专业“六衔接、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动适应中高职衔接发展,科学设计“2+3”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对口升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改革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方法,解决系统培养人才的问题;创建服务社会体系,提高学生、教师实践操作水平;创建中高职教学平台,强化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构建“六衔接、三融合”中高职林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方法,建立跨学科中高职衔接长效机制,为中高职专业街接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改革背景与面临问题
(一)改革背景。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为中职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机会,促进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的协同发展。
2.中高職衔接情况。
从2007年开始至今桂林林业学校对口升学到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有7年教学管理经验,从“3+2”模式到5年一贯制和如今的“2+3”模式都是与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衔接办学。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招生计划数2015年1500人、2016年1500人、2017年1500人、2018年1800人、2019年3200人、2020年3664人。桂林林业学校2015年毕业生参加对口升学率为65%,到2020年毕业生对口升学率为97%(详见表1)。
3.理论研究方面,为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项目以园林、林业专业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论,针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存的问题及原因,整理分析,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进一步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的依据、原则,寻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课程内容框架、实现路径和改进策略,为推动中高职教育科学合理地衔接探索更好的路径。
(二)现实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
为了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2011年后,中职和高职归口为教育厅职成处管理。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中、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成为初、中级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级技能人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明确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有利于中高职衔接与沟通,为学校开展中高职林业专业“六衔接、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
2.课程设计。
目前,桂林林业学校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3”中高职衔接模式,中职学校专业名称:现代林业技术,高职院校专业名称:林业技术。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为8门,专业课程名称相同率达50.0%,课程名称相近相似率37.5%,课程名称不同率12.5%;课程内容相同率在60%—80%,这种课程设计造成中高职课程差异较小,说明专业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浪费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3.对口升学招生平台。
建立对口升学统一招生平台,是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的必经之路,对口升学考试制度的合理性是保证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高职招生考试中“3+X”模式中,“3”是指三门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150分、数学100分、外语50分。“X”是指职业技能(主要是:职业道德、计算机基础)300分。导致中职教育不得不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降低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标准,违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二、改革措施
(一)科学设计“2+3”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对口升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根据现代林业技术专业“2+3”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在2017级林业班进行推广,从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标准、企业、学生、升学六方面开展“六衔接”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积极推进中职、企业、高职“三融合”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开展“六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三融合”实践创新路径,实现中职对口升学质量提升目标。桂林林业学校2019年对口升学全区统一考试成绩质量按234分以下为差分、234分—354分为及格、355分—414分为良好、415分—600分为优秀,进行园林、林业专业与学校其他专业学生成绩质量分析,园林、林业专业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其他专业,具体质量提升数据(详见表2),效果显著。
(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方法,解决系统培养人才的问题。
桂林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2+3”专业秉持“六衔接、三融合”中高职林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学校有组织、较系统地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工作。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及教师参与生产实践的项目16项,其中,林业生产2项,林业设计项目7项,使用林地可行性分析7项,林业专业横向科研课题1项。涉及实践教学改革思想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这些研究大多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强,能够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改革的理论指导,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参与项目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大力推进“三融合”务实合作,全面加快现代学徒制改革步伐;积极构建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为平台,不断深化“三融合”改革与实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思路,形成了“六衔接、三融合”的良性互动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
(三)创建服务社会体系,解决学生、教师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的问题。
职业教育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依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建立林业生产科研社会服务体系,从技能培训、三融合、仿真培训、资源共享、激励机制、科研团队、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9个方面创建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对接体系;开展社会承包林业生产、林业科技推广、林业科研项目,走上全面服务社会的道路。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系统构建了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和对接体系构成的服务社会体系(详见图1)。
(四)创建中高职教学平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由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教师组成团队,参与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依托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构建一支由校内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教师和校外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學者,面向全校开展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训、林业项目设计培训、无人机与林业应用专项技术培训,促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落实落地。近5年学校林业专业教师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主持林业专业8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参与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近三年来,林业专业教师完成企业实践项目16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数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1项,到账金额20万元。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构建了“六衔接、三融合”模式。
“六衔接、三融合”模式为推进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参考依据,形成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标准、教学过程、生产过程的精准衔接,完善了中职、高职林业专业标准设置,建立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解决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总结创新模式,并在《广西教育》发表论文8篇。深入推进中高职“六个衔接”(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标准、企业、学生、招生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三个融合”中高职衔接之路。专业融合园林、林业、标准,课程融合核心、升学、标准,教师融合活动、教研、标准等三方面的衔接之路(如图2)。
(二)实践创新,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借助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丙级,丙20-057)平台,根据林业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合作,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联合开发林业专业系列教材1册,共同完成实践项目17项(详见表2),成果符合实际,在区域行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可推广价值。中职、企业、高职“三融合”精准衔接实践创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如图3)。
(三)方法创新,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由学校林业专业教师组成团队,首次参与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由145个单位(中职、高职、企业)组成。项目组成员获首届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1名,荣获2018年度林业职业教育研究课题1项,课题名称:中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精准衔接研究与实践,编号:LYZJ2018YB001,获5000元的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洪艳.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141-144.
[2]吕家将.中部地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9(06):5-7.
[3]高山艳.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一项基于628位中高职教师的实证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46-53+96.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编号:LYZJ2018YB001,项目名称:中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精准衔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