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探讨*

2020-12-15 15:05王卫平李文平刘富强高义平
中国食用菌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孢菇盖菇露地栽培

霍 捷,王卫平,滑 帆,李文平,刘富强,高义平**

(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保定 07100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属层菌纲(Hymenomycetes) 伞菌目(Agaricales) 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 球盖菇属(Stropharia),是一种草腐菌。其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1]。

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露天焚烧秸秆隐患,造成大气污染[2]。研究表明,大球盖菇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可直接利用玉米秸、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进行栽培,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3]。因此,栽培大球盖菇对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高值利用、促进农户增收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大球盖菇的生长习性及近年来大球盖菇栽培模式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可为大球盖菇的栽培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1 大球盖菇的生长习性

1.1 营养

大球盖菇属草腐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碳源和氮源为主,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利用能力较强[1],因而极易在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地区推广。在生产中主要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玉米芯等作为大球盖菇的碳源,麦麸、米糠等作为大球盖菇氮源[4]。

1.2 温度

大球盖菇属于珍稀食用菌品种中的中温菌,其子实体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3℃~27℃[1]。菌丝生长温度为 5℃~35℃,最适温度为21℃~27℃,低于10℃时,菌丝生长极为缓慢,高于35℃时,菌丝死亡[5]。

1.3 湿度

大球盖菇是一种耐湿性很强的食用菌[1]。其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70%;子实体生长发育时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菇体表面干燥,菇柄易开裂、菌帽易开伞,子实体商品品质下降。

1.4 光照

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完全不需要光照,但在子实体的生长期间需要散射光[1]。刘胜贵等[6]研究也表明,光照有无对菌丝体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在子实体分化期,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大球盖菇不能形成子实体;在散射光下子实体能正常分化与发育。

1.5 空气

大球盖菇属于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对通气要求不太严格,但是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要注意场地的通风换气,防止生长受到抑制[1,4]。

1.6 pH

大球盖菇菌丝在pH 4~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 5~8,此时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且生长健壮[1]。

2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2.1 现有栽培模式及优缺点

北方常见大球盖菇的栽培模式主要有3种。

2.1.1 露地栽培

利用闲置的农田或山坡荒地栽培大球盖菇。其优点是地点好选取、易规划、投入少、方便管理,但因受出菇期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露地栽培受季节限制,适宜出菇时间短,出菇品质不易控制,气温过高时需搭遮阳网[7]。该模式适宜在秋冬季农闲田推广栽培,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2.1.2 林下栽培

在果园或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其优点一方面是果园或树林里的光照、空气湿度等生长条件适宜栽培,另一方面,采收后的大球盖菇菌糠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促进树木生长[8]。与露地栽培相比,不需搭建遮阳网,省工、省时。林下栽培同样受季节限制,气温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该模式可在林果园、玉米地等农林田下推广大球盖菇套种高产栽培模式,发展立体循环农业。

2.1.3 暖棚栽培

利用设施大棚栽培大球盖菇。与露地栽培和林下栽培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暖棚栽培不受季节限制,所需生长因素便于调控,可利用现有蔬菜大棚等转产栽培或倒茬栽培。该模式可实现反季栽培大球盖菇,冬季至早春大量出菇,元旦、春节期间上市,经济效益显著[9]。

2.2 现有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

2.2.1 露地栽培的经济效益

露地栽培大球盖菇,一般以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为主。北方玉米收割后,利用玉米秸秆作为主要培养料进行栽培,南方晚稻收获后,利用稻秸作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栽培时间通常在每年10月份。北方5月底左右出菇结束,南方4月底左右出菇结束,一般可采收3潮~4潮菇。

管得泳等[10]报道,在江西省上饶市露地栽培大球盖菇产量可达45 t·hm-2。张新华[11]的研究显示,露地栽培大球盖菇,单产30 t·hm-2左右,纯利润可达9万元/hm2。王忠宏[12]的综述观点认为,露地栽培一般可产鲜菇 45 t·hm-2~75 t·hm-2,产值 9.9 万/hm2~18.0万元/hm2。而李法全等[4]表明,每公顷可产鲜菇60 t,成本12万元/hm2,鲜菇按0.5万元/t计算,利润可达18万元/hm2。

2.2.2 林下栽培的经济效益

林赛[13]研究显示,林下11月~12月栽培大球盖菇,由于冬前温度低,发菌缓慢,一般次年4月中旬开始出菇,6月底结束,产量可达4.23 t·hm-2,创造经济效益24.9万元/hm2。段丽华等[14]的研究表明,大球盖菇在核桃、苹果、杨梅等经济林果下套种,在不影响经济林果产量的基础上,大球盖菇平均产量约 27 t·hm-2,增加收入 13.5 万元/hm2。此外,李丽君等[15]通过覆土试验显示,当选用50%林地土和50%草炭土做为覆土材料、覆土厚度为3 cm时,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高,平均收益最高可达34万元/hm2。

2.2.3 暖棚栽培的经济效益

龚赛等[13]报道,暖棚11月~12月播种,播种后棚内温度高,发菌快,次年1月中旬开始出菇,4月底结束,出菇期长,产量高,可达53.25 t·hm-2,可创造经济效益31.95万元/hm2。金若忠等[16]的研究表明,冬季暖棚栽培大球盖菇,可出6潮~8潮菇,平均产量约 60 t·hm-2~90 t·hm-2,利润可达 37.5 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2.3 现有栽培模式对比

龚赛等[13]的研究表明,暖棚栽培的经济效益是林下栽培的1.28倍。金若忠等[16]的研究同样报道,露地栽培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产量分别为37.5 t·hm-2~45.0 t·hm-2和 22.5 t·hm-2~30 t·hm-2,利润仅为暖棚栽培的一半,但投入小,适宜农户栽培增收。

综上,通过大球盖菇现有栽培模式的比较发现,露地栽培和林下栽培的成本投入均低于暖棚栽培,且均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宜推广普通农户栽培增收;暖棚栽培的成本高,投入大,适宜推广反季栽培,产量高,且春节前后上市,经济效益显著。

3 其他草腐性食用菌主要栽培模式

3.1 双孢菇

我国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 的传统栽培模式,主要采用塑料膜暖棚栽培,栽培方式主要有拱棚畦式栽培、日光温室架式栽培等[1]。

随着市场化需求不断增大,传统栽培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双孢菇周年生产技术(即工厂化栽培)已成为当前我国双孢菇产业主流。目前,工厂化栽培双孢菇一般采用层架式栽培,每间菇房安排2排到4排栽培床架,利用菇房的空调系统调节温度、湿度等生长指标,即可满足四季出菇需求,实现双孢菇栽培的高效益[1,17]。

3.2 草菇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传统栽培方式主要有畦式栽培法、床架式栽培法、熟料栽培法和筐式栽培法等[18]。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模式逐步向规模化、周年化、工厂化栽培模式发展。由于草菇和双孢菇均属于草腐性食用菌[19],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相近。因此在工厂化栽培模式中,较多采用草菇-双孢菇周年化轮作栽培模式,在秋、冬、春三季栽培双孢菇,夏季栽培草菇,实现棚室层架周年化生产,提高菇房利用率[17]。

4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发展可行性方向探讨

4.1 畦式栽培

大球盖菇垄间断开式栽培即畦式栽培模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栽培方式,是将基料铺成高25 cm~30 cm、宽60 cm~100 cm的菌畦(或垄),垄间留宽50 cm~60 cm作业过道,播种出菇的栽培模式。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便于栽培、覆土及采收作业,但畦面较高,基料投入量大,基料易发热,容易因温度过高,影响出菇产量。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应密切关注基料温度,及时采取措施。

郑文彪等[20]的研究显示,大球盖菇畦式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 8.2 kg·m-2,生物转化率 32.8%,投入产出比为1∶2.4。贺伟强等[21]利用玉米秸秆+稻草作为培养料,采用畦式栽培模式栽培大球盖菇,充分利用玉米收获后冬闲田和丰富玉米秸秆等资源,栽培至次年采收期共收获3潮菇,不但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又通过菌渣改良土壤,还可为农户创造收益。

4.2 波浪式畦栽

波浪式栽培,是通过调节铺料的厚度使料床形成波浪状的栽培模式。其优点是可节约20%投料量,且造型美观,但具有操作难度大、波浪最高处的基料过厚易生热等弊端,目前较多应用在科技示范田等对栽培造型要求较高的项目中[22]。

4.3 层架式立体栽培

层架式立体栽培是利用多层栽培架,将培养料或菌袋放到立体层架上的栽培模式。其最大的优势为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设施空间进行集约化生产,但一次性投资较高。目前,层架式立体栽培模式广泛应用在双孢菇、草菇、香菇(Lentinus edodes)、杏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常山猴头(Hericium erinaceus)、灵芝(Ganoderma spp.)等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中,实现了周年化发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17,22-25]。

郑文彪等[20]对层架式栽培与畦式栽培对比试验表明,层架式栽培比畦式栽培产量高,生物转化率高,经济效益高。

5 问题与展望

5.1 主要问题

大球盖菇品种问题。目前生产应用的大球盖菇品种普遍后熟严重,尤其春季第二潮菇后,由于气温升高,大球盖菇采摘前易开伞;采摘后若不能及时打冷,也会很快开伞,严重影响商品品质及菇农收益。

土地利用率的问题。目前我国大球盖菇产区普遍采用畦式栽培,单位土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在60%左右,如何改良栽培模式,提高有效土地面积利用率将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且在相同培养料投入量的情况下,垄间过道占用面积越大,使垄高相对较高,基料易发热,容易造成高温烧菌。

5.2 展望

目前,大球盖菇一般采用冬闲田露地栽培、林下栽培和暖棚反季栽培模式进行畦式栽培,均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生产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应加强育种工作,培育大球盖菇耐后熟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球盖菇后熟问题,不但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延长产品货架期,对推动我国大球盖菇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进行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探索高效栽培模式,提高林下和露地栽培的土地有效面积利用率。利用大球盖菇喜土性和边沿效应,在不增加基料总投入量的情况下,波浪式栽培可以将土地有效利用面积从60%提高到70%左右,且提高了基料生物转化率,是一种值得实践推广的栽培方法。

另外,探索大球盖菇层架栽培技术,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层架栽培不仅在香菇、茶树菇、金针菇等袋料栽培食用菌技术中已经成熟,在双孢菇等床架式栽培技术中也已获得较好成效。探索大球盖菇的层架式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棚室栽培空间,提高棚室利用效率,也是大球盖菇逐步走上规模化、周年化、工厂化的必然趋势。

综上,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大球盖菇在我国的栽培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科研、生产中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以推进大球盖菇形成良性产业链,同时促进生态环保、农业增收,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双孢菇盖菇露地栽培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减振包装对双孢菇采后贮运品质的影响
双孢菇饼干的生产工艺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对太湖莼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山西实现双孢菇出口零突破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