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理论视域下中文电影片名英译语境契合研究

2020-12-15 06:13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英译英文研究

雷 静

(中央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1)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外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路径。电影片名是首先吸引观众的地方,因此影片名称的翻译“极为重要”[1]。“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众多影响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2],从文化战略高度思考电影片名外译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话题。成功的片名翻译不仅对电影商业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但是,大多数研究专注于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少有研究针对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直到2010年之后情况才有所变化[3]。此外,大多数研究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简单的例证,缺乏大量的语料支持,无法开展系统论证。本研究尝试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的商业电影片名中英文语料库(1984~2019),对中文电影片名英译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复杂性理论对片名英译的语境契合程度进行研究,进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出相关建议。

一、文献综述

学者们对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研究大都在2010年后,因此本研究对2010~2020年CNKI的相关期刊论文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4月4日,共检索到电影片名英译研究文章35篇。这些文章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研究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9篇)。这些文章主要对电影片名的英译方法进行分析。甄玉将片名分为人名地名、事件事物、成语习语诗词类,并给出了针对性的翻译方法和策略[4];田亚亚和孙雪娥认为,华语电影片名的英译应使用音译、直译、编译和创译的翻译方法[5];周海容提倡使用音译、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6];张亚楠和马玉梅提倡变译的翻译策略[7];冯全功和洪丹莹认为,中国电影片名英译时应进行修辞改造[2]。

二是研究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理论(24篇)。杜志峰及闫梦、梁红梅等从功能对等的视角出发,对英译中国电影片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8][9];王欣欣和田忠山、胡琪从目的论出发开展研究[10][11](8);赵振华运用接受美学理论[12],陶嘉玮从生态翻译学视角[13],刘红见运用模因论[14],吴碧宇、饶曙光和王建国采用顺应论[15],郑静霞以文化翻译观为理论支撑[16],对中国电影片名英译进行分析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规律与问题,为中国电影今后更好的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

三是电影片名汉译和英译的对比分析(2篇)。郭静将重点放在片名语体,从语音、单词和语篇三方面对票房排名前100部的美国电影片名和前50部的国产电影英译片名进行比较分析,对国产电影片名英译提出修辞等方面的建议[17]。卢志君和覃江华对1984~2015年关于电影片名翻译的31篇论文进行综合梳理,归纳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指出当前电影片名翻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建议通过双语片名语料库为片名翻译提供语料支撑和有效参考,从而提高翻译研究的信度[3]。

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于电影片名采用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理论因素,普遍缺乏足够的语料支持,不能实现片名英译的研究信度,没有全面总结片名英译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充分了解电影片名在电影对外宣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电影接受程度产生的影响,才有可能从全局着眼思考片名英译的方法和形式。

二、理论基础

复杂性理论是当下众多学者关注的理论,相关专著很多,但是大多从纯理论层面对其复杂系统进行阐述,较少在具体应用层面对这种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描述和运用。在这个层面上,不得不提到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埃德加·莫兰尝试以一种“复杂思维范式”的方法反思世界与社会,以突破各学科相互孤立存在的局限。他的著作《电影或想象的人》将复杂性的认识方法应用到电影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上,借助电影具象化深入剖析了复杂性理论的应用场景[18]。复杂性理论中的全息原则是埃德加·莫兰提出的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基本原则之一,描述的是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种“电影的灵魂”其实就是通过电影这种特殊形式,使电影的每一个局部信息都能投射出整体内容。电影片名就是一个典型的情景,从这个局部能投射出整部电影的主旨思想[19]。

有些学者已经将复杂性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翻译研究中的复杂性系统探究方式是以非线性思维和有限预测为基本出发点,关系思维(开放性思维)、整体思维和过程思维为其具体考察的三种基本方式”;翻译研究是“主干清晰,多元丰富”的系统学科,翻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有机构成,系统中无数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之成为复杂的层级系统[20],尤其是复杂性理论中的全息原则可以从局部出发洞察整体。分析中国电影名称英译的整体情况,有助于了解电影片名这个“局部”如何代表电影的“整体”并对其产生影响,有助于翻译研究者理解电影片名的译者在“投射”过程中建构认同的思维过程。

复杂性理论的全息原则在电影片名英译中突出体现为变译策略的采用。变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是以原文为基础进行的创作,其目光不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对等”层面,而是从文化、受众和市场等视角出发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变译策略能够反映全息原则,是从局部了解电影整体主旨和意图的有效手段。变译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这六种翻译手段在片名翻译中较为常用[21](26)。变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翻译过程中原语与译语差异、原文与译语读者需求矛盾的方法之一,是以跨文化交流为最终目的,能够更好地达到英译片名的语境契合效果。在变译策略的指导下,短小精悍的电影片名能够有效“投射”出译者对电影的认同程度,同时作为重要窗口,可以反映电影的主旨意图。因此,通过全息原则对变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重新理解变译所采用的翻译手段和翻译形式,有助于从片名更好地了解电影整体,以及从一个侧面了解电影全局的情况。本研究试图找出全息原则在片名英译过程中具体“投射”路径,这是从语境契合度的实现路径出发对变译方法的重新理解,涉及片名英译的细节内容,包括英译采用的词性、表达特征和构成形式等。

三、数据分析

根据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数据库——因特网电影数据库(IMBD)的数据,从1984年至2019年,中国有175部商业电影进入美国电影市场。本研究建立了中国商业电影片名的中英文语料库(1984~2019),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票房排名前30的电影片名英译的翻译方法。之所以用票房排名前30的电影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这些电影受欢迎度高,有充分的观影评论数据作为支撑①本文所引用的观影者评论皆来自IMBD 网站,由笔者翻译。IMBD 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数据库,故从该网站选取观影者评论作为支撑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网址为https://www. imdb. com/review。。

表1:票房排名前30部电影片名英译表

排名前30的电影片名翻译中,有17部采用了变译策略下的各种翻译方法,对这17部电影片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现语境契合的三条实现路径:明确主题的具象化、效仿经典的模式化、突出特征的简洁化。

(一)明确主题的具象化

从中英文片名比较中可以发现,中文片名偏向抽象意境,而英文片名更多通过具象的方式表达主旨意图。在使用变译策略的17部影片片名中,有7部影片是通过具象化来突出片名的主题,便于外国观众一眼就能抓住电影的主旨,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例如《我和我的祖国》(My People,My Country)的片名就把“我”具体到“我的人民”(my people),非常符合影片中由一个个中国人构成的“我”的概念,从而避免外国观众把“我”与某一个个体的人联系起来。在IMBD上,影迷对该电影英文片名的评论是:“就好像片名说的那样,我和我的祖国,先有人民,才有国家(Just as the name says,MY PEOPLE,MY COUNTRY.People comes before country)。”《满城尽带黄金甲》(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这部影片的中文名过于抽象,而英文片名则具体到“Curse”(诅咒)一词,明确了影片皇子为母后复仇、欲杀害自己父皇的伦理主题。影迷对英文片名的接受程度较好:“片名最能形容过度扭曲的媚俗、过度饱和的色彩和军事舞艺的典范(“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can be best described as an apotheosis of overwrought kitsch,hyper-saturated colors and military choreography)。”

有3部电影的英文片名通过描述状态的词汇具象化呈现影片想要表现的画面感。《红番区》(Rumble in the Bronx)描写的是香港警察在美国勇斗黑帮的故事,英文“Rumble”(隆隆声)这一拟声词给人闹哄哄的意象,让欧美的观影者产生中国动作片的联想。影迷们也兴奋地提到:“让我们准备好作战吧!(Let's get ready to RUMBLE!!)”产生同样效果的影片片名是《功夫》(Kung Fu Hustle),其中“Hustle”(熙熙攘攘)一词就生动具体地呈现出功夫打斗现场的喧闹感。影迷们通过英文片名感受到打斗的真实感:“打斗……使得电影保持疯狂的节奏……翻译也就不是问题(The fight sequences…keep the movie moving at a frenetic pace…side step the normal translation problems)。”《警察故事:简单任务》(Police Story IV:First Strike)讲述的是追查黑帮背后的导弹交易,简单任务实际上并不简单。该英文片名将具体任务“第一次出击”直接表现出来,影迷们显然是接受了这个英文片名,直接喊出:“成龙的第一次出击(Jackie Chan's First Strike)”。

(二)效仿经典的模式化

在17部采用变译策略的片名中,有5部可以被视为效仿了经典电影的命名模式,以提高本土观影者的接受程度。3部影片的英译片名即《义胆厨星》(Mr.Nice Guy)、《老炮儿》(Mr.Six)和《夏洛特烦恼》(Goodbye Mr.Loser)效仿了电影“Mr.Bean”(《憨豆先生》)的命名方式。众所周知,从1990年开始,英国电影《憨豆先生》就一直受到大众喜爱,好评如潮。英文单词“Bean”不仅指“豆子”,而且还有“毫无价值之物”的意思。将“Bean”用在电影片名当中,在指涉人物名称的同时,还能反映出人物呆傻可爱的特点。在《老炮儿》的英文片名中,尽管“Six”只能表明人物的名字,无法指出“老炮儿”所指代的“老北京混混”的实质意涵,但是“Mr.Six”也借由经典电影的命名模式成功吸引了国外的观影者,使其对电影要表达的内容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观影者感受到:“老六在内的前北京男孩最看重的是对朋友的忠诚和对朋友冒险的勇气(The old generation,including the Mr.Six…these former Peking boys value most are…the loyalty to friends and the courage to risk life for friends)”。“Nice Guy”和“Loser” 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没有与人物名称挂钩,但是明确指出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影迷对“Loser”的评论也说明他们对这一英文片名的认可:“正如片名所示,如果我们用金钱来定义成功,那么他将被列为失败者(If we use money to define success,the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he would be classed as a loser)。”

作为《泰囧》(Lost in Thailand)续集的《港囧》(Lost in Hong Kong),可以视为效仿了英文电影《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的命名模式,让西方国家的观影者更容易接受中国影片,让欧美的观影者产生亲近感,达到“借船出海”的效果,正如影迷所言:“一看标题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认为这部应该不错(One look at the title caught my attention…I thought this deserved a chance)”。

虽然说2019年上映的《少年的你》(Better Days)仿效的不是英美电影的经典片名,却和1991年在台湾地区上映的经典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的英文命名方式高度相似。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青少年斗殴杀人事件,主旨内容高度一致,都是想通过使用“更好/更光明”(Better/Brighter)的这种比较级词汇,传达出“不管现实多残酷都要相信生活会更加光明”的观点。

(三)突出特征的简洁化

在17部采用变译策略的片名中,有5部电影片名采用了删除动词、删除人名和人称代词等方式来凸显影片特征并力求简洁,有3部电影片名采用了删除动词性词语,以确保影片名称的简洁性。《决战中途岛》(Midway)的英文片名直接删除了“决战”这一动词,只保留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中途岛”,简单明了,突出了电影独特的地点特征,符合片名简洁的特点:“确实将中途岛之战之前的历史事件囊括其中(Really brackets the historical events prior to Midway well)”。《月满轩尼诗》(Crossing Hennessy)则删除了“月满”这个动词概念,转而用名词性“Crossing”一词,具体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也预示了故事处于转折的“十字路口”。这个英文片名能让观影者直接了解电影发生的地点:“影片标题表明了每个角色都居住在轩尼诗街道的两边(The title comes about with each character liv⁃ing on either side of Hennessy Road)。”观影者《寻龙诀》(The Ghouls)的英文片名直接删除了“寻龙”这一动词性词语,转而用名词“盗尸者”表现电影题材。虽然“盗尸者”与盗墓者的故事有差别,但这么做迎合了西方观众热衷于吸血鬼题材的观赏习惯,这个片名体现了影片的题材特征。

此外,还有2部是通过删除人名或人称代词来实现简洁性。《刺客聂隐娘》(The Assassin)是将观众不熟悉的人物名称“聂隐娘”去掉,转而凸显人物作为刺客的身份特征。《和你在一起》(Together)则是去掉了“你”这个人称代词,进而强调了影片的情节特征,便于观众记忆并留下深刻印象。

四、结 语

通过对中国出口电影片名进行分析发现,较多采用变译策略,能够较好地实现英译片名的语境契合效果,具体体现在片名的表达特征、构成形式以及所采用的词性上:具象化突出主旨的同时,还要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效仿经典电影的命名模式,达到聚焦、易于接受和记忆的效果;名词性词语在明确影片特征的同时,保证了片名的简洁性。分析语境契合度的三条路径可以发现,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应该得到全息原则的指导,从电影整体去思考片名的翻译形式,使得译者对电影主题的认同能够投射到片名这个重要的传播介质上。

本研究将全息原则运用到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语料分析,对变译方法进行重新解读,一方面扩展了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另一方面丰富了电影片名英译的语料库数据。不过,本研究的数据仅针对中国商业电影,并不能代表所有类型的电影外译的翻译形式和规律。今后在进一步扩大数据库的数据类型基础上,将开展其他翻译方法的案例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电影对外宣传需要采用的翻译形式和可行的翻译模式,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有益建议。

猜你喜欢
英译英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