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玉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过程中,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培训。2017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已超70%,但是许多农村地区仅有40%左右,西部和东部相差20%[1](156)。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影响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因此有必要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中,需要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引导少数民族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保护、继承、发展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新时代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巩固民族团结的需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至关重要,也非常必要。
新时代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西部地区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经济社会。西部地区各族人民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他们就业、创业,有利于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注重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大数据和“智能+”产业、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只有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西部地区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特别重视就业和创业问题。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各族群众的就业和创业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西部地区来说,就业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还是一个严峻的经济和社会课题,推进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就业和创业,可以进一步助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由于西部地区各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偏低,在就业和创业中面临严峻挑战。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律平等,但由于语言使用的人数、领域、功能不同,各民族语言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并不一样。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相对有限,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学校教育等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如果只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势必会制约个人的就业和创业。
西部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时代西部地区的大发展更加需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各民族相互接触、交流、往来,族际关系协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各民族融合的时期,而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期[2]。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时需要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因为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交流的工具。引导各民族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相互沟通的语言障碍,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语言不相通,心就不通,容易产生心理隔阂与矛盾。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是促进西部地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
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国家层面的民族,是“一体”,强调共同性;中国各民族是“多元”,突出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分离。“一体”构成主线和方向,突出共同性,“多元”构成要素,体现不可缺少的要素[3]。作为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必然要求共同的语言文字,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就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工具,各民族只有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不通,各民族就无法沟通,不沟通就难以相互理解,难以形成共同的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重要作用。
党和政府长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2000年,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是53.06%,西部地区的普及率普遍较低,平均仅有39.2%(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00年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统计[4](6) (单位:%)
2017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在70%以上,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有约20%的差距。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不仅偏低,且呈不平衡分布状态。首先,西部地区城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差距较大。大城市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都在90%以上,但是许多农村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仅有40%左右,其中包括很多讲方言的汉族人口,方言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是现实存在的沟通障碍。其次,西部各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差距较大。以2000年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为例,内蒙古自治区是59.0%,广西壮族自治区是50.4%,西藏是16.1%,相差较大。
语言环境是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必然影响语言使用的状况和效果。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和牧区,讲方言的汉族和讲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世世代代聚居在一个地方,区域封闭,人口流动性小,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农村和牧区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这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有调查显示,南疆维吾尔族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意愿非常强烈,比例高达88.06%,但是缺乏语言环境是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障碍[5]。西部地区缺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这是在西部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助推西部开发新格局形成中的作用,其培训方式应该符合西部地区实际发展的需求。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方式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阻碍了人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步伐。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偏低,城乡之间呈现不平衡状态,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重点地区应该从城市向乡镇和农村、牧区延伸,重点培训对象应该是广大农牧民。另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未能针对社会就业状况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只重视识字、读词,人们不能学以致用。而且,培训场所一般设立于县、乡、村推普教室或活动室,参培学员相对缺乏语言实践与实训机会,再加上培训时间随意性较大、教学方法陈旧、师生交流少等问题,导致西部地区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不够高、效果不够好。
西部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需要建设一支精通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师队伍。如今,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短缺问题较为严重。例如,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教师编制是依据2012年的师生比例制定的,而如今学校规模、班级设置、学科结构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该州各学校的教师严重不足。另外,该州各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也很严重,音体美专业教师仅占3.4%,很多学校为了开齐各门课程,只能让其他专业的教师承担,而这样一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无法满足[6]。
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助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中的作用,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常态化。目前,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首先,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由各级扶贫办、民宗局、人社局、语委、教育局、科协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部门协作不足,管理低效。有些部门对培训工作不重视,表面上配合,实则敷衍,存在责权不明、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其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方式不健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主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培训的次数和人数并不多,一些地方还未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主要阵地,目前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再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实施中的监督、考核、巩固及提高、验收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可以尝试通过以下路径加以解决。
1.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西部地区的汉族所使用的方言历史悠久,人们祖祖辈辈使用,一时无法彻底改变,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引导人们主动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些西部少数民族群众担心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会弱化自己的母语,这就需要向他们及时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7](11),少数民族以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是有法律保证的。西部少数民族学校的双语教育在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同时,也要确保少数民族以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2.提高各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西部地区各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总体上比较认同,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不够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进行沟通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就是文化,“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8](253),因此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要注重文化认同教育。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各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西部地区要大力宣传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
3.利用媒体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针对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偏低的情况,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功能。看电视和听广播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有效办法,在电视和广播中设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节目,便于西部地区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学习。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腾讯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平台公众号上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服务,让人们在日常交流和休闲娱乐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1.加强面向西部地区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针对西部地区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偏低的问题,应该以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创造学习条件,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较弱的农牧民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具备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交流的基本能力,进而达到就业和创业所需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近年来,国家以农村青壮年为重点,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表2:西部地区农村青壮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情况统计[1](12~13)[9](22) (单位:人次)
从表2可以看出,2017年,陕西、宁夏、西藏、青海、重庆、四川等省区(直辖市)没有开展面向农村青壮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内蒙古、甘肃、新疆、广西、云南、贵州虽开展了相关培训但人数不多,只有云南省的培训人次超万。2018年,除西藏外,其他西部省区(直辖市)都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其中新疆培训人数最多,达到590 200人次。内蒙古、陕西、甘肃、广西、云南、贵州的相关培训人次增加速度较快,但四川、重庆的培训人数仍然较低。从整体来看,2018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人数有所增加,但尚未对西部地区广大农牧民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2.加强面向西部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务工人口较多的城市应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工作范围,推动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用人单位、共青团等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城市环境的能力。例如,依托各地区“青年之家”实体平台,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普通话和书面表达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作用,定期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职业技能培训。
1.尊重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保障民族文化传承。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语言、多文种是基本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7](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第八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4](15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标志。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广度大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全国范围内使用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的语言文字,使用范围相对较小。从语言地位的角度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位是平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第八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主体性和多元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不矛盾的,是辩证统一的。
2.鼓励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不意味着削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位,而是在保护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因为对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来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不是自己的母语,学起来有难度,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而且少数民族群众对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怀有深厚的情感,在语言态度上更倾向于接受从小讲的母语。面对现实状况,要深入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群众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的特点和问题,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在少数民族地区顺利进行。
1.树立双语教师正确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受法律法规保护的语言文字,两者使用范围虽不同但地位相同。双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教师容易产生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偏差。一是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明显,一些双语教师只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轻视或忽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二是出于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些双语教师只重视本民族语言文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认识不足。三是一些双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不足,对“我是双语教师吗”“我的双语教师身份价值何在”“我今后该如何发展”等身份认同问题产生困惑。双语教师身份认同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和前提,双语教师身份认同感不足会导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专业水平提高受限等问题[10]。
2.提高双语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大力培养双语教师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重要措施,只有双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效果才能不断提升。2000年以来,国家语委和教育部对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师、农村地区的骨干教师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平均每年数千人次。2017年,在内蒙古、广西等省区举办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10期、委培班9期,共培训近2 000人次[1](12)。
表3: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情况统计[1](12~13)[4](9~10)[9](22) (单位:人次)
从表3可以看出,2016年,新疆、青海、贵州等省区没有对少数民族教师开展培训,内蒙古、甘肃、云南等省区的培训人数并不多。2017年、2018年,广西、贵州、云南接受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人数明显增加,但是其他省区仍然不多。从统计情况来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3.解决双语教师队伍的人员数量和素质问题。教师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瓶颈问题。针对双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应加快完善双语教师招聘制度,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岗位编制。现实状况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学校和教学点较多,但由于学校编制少,无法安排更多的双语教师上岗。针对双语教师的素质问题,应加强培养力度。除对双语教师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正规与非正规、本土开发与引进培养、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项目驱动与问题导向、教学研究与课堂咨询相结合、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学术和业务讲座等多渠道、多模式培养,提升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1.充分发挥各类学校作用。学校教育是西部地区人口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的主要渠道,各级学校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通过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创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环境,提高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首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有语言培训条件的正规学校的作用。学校要全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具体学习困难,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其次,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作用。加强职业学校办学基础,将职业学校打造成为集学历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在职业学校开展的面向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等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可以增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2.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需要专项资金投入。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增加语言文字工作的经费投入,依法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要求。上至国家、下至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牧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长期专项投入。除此之外,支持西部地区多渠道筹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资金,鼓励各级各类团体、企业和个人捐助,发展西部民族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加强各级政府责任和监督验收。各地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从大局出发,相互配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实施方案,保证培训前期的摸底、调查、研究以及统筹规划工作顺利、有效;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以及后期考核、审查、巩固提高等各环节;跟踪了解培训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弥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中的薄弱环节。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不高,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影响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开发进程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至关重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人民就业和创业、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目前,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状况不平衡、学习环境和氛围不佳、培训针对性不强、双语教师紧缺、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可以通过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助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精准发力、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等途径,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实效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