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2020-12-14 07:30吴恒煊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

吴恒煊

摘 要:初中地理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是在过去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只将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上,重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导致学生难以体会地理学科深厚的文化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地理教育的人文价值。初中学生正处于品格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向学生传输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将传统文化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鉴于此,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 有效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9.033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这一阶段,中学教育改革已具有一般规定,即该学科的核心能力。对于学习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学生而言,营造一种家庭和乡村的感觉尤为重要。学生对家乡和国家有了了解后,就可以从观点、态度、情感和思想方面反映出对地理的了解和理解。帮助学生了解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主导文化,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并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家庭和国家的感情,以及人们的感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我国文化不断融入初中地理研究中,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公民应该做什么,从而激发对地理的热情。

2.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会一直飞速向前发展,但传统文化依旧不可流失。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针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国际化,文化意识被融入课程标准中。毋庸置疑,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然而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地理等文科科目。由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迅速,一提到与地理相关的传统文化,学生们能想到的并不多,地理被误认为是一门具有西方学术典范的自然学科。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是大势所趋。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1.合理运用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逐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不同地区的衣食住行有着诸多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感受不同地域的差异,从而促进对民俗文化的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诗词、俗语的形式出现,内容简短,富有一定的哲理,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古诗词,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

教师要科学选择传统文化内容,将地理知识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不会使教学内容显得刻板。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写出了庐山景色的雄奇秀美,也写出了山地的地形特征;“南枝向暖北枝寒”写出了向阳坡、背阳坡的光照、热量存在着差异;“东边日出西边雨”写出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的特点;“早穿皮袄午穿纱”写出了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日夜温差较大。教师要把握有度,引入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加重学生的负担。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除讲授法、演示法外,还要灵活运用讨论法、操作法、参观法等,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思”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教师还要运用多媒体呈现自然、人文景观,让学生感受自然、人文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巧妙导入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语言简练、内容丰富,能表达诗人的所见所思。教师可以用古诗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教师引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让学生感受北方的气候特征与诗人的胸怀,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北方的冬天,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師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学生置于富有底蕴的地理情境中,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播放视频,展现教材中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人文风光,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补充,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3.新课渗透

新课讲解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找准时机来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不仅能够接受相应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借助传统文化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智力与价值观上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地球运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地理知识,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人类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过程的艰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了《列子》中的《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从地理的角度去剖析这篇文章,体会古人的科学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巩固学生的所得知识,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感受古代学者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吸收。

4.开展活动

地理教学不能囿于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原有知识“生长”出新知的。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深入分析学情,为学生提供体现地方特色的材料,以促进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教师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岛屿的位置与分布,以及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物产的图文资料。有的学生准备了余光中的《乡愁》、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有的学生准备了台湾省的地图,并向学生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气候特点,以及台湾岛的走向与主峰、最大湖泊及河流水量特点;有的学生以“台湾三宝”为例,介绍了台湾省的物产丰富。大家在交流中拓宽了认知视野,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课堂上,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人格发展上的不足,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使地理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勤《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赤子》2018年第9期。

[2] 黄力《利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文理导航(上旬)》201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
秋天在哪里
少年力斗传统
美育教师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