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

2020-12-14 07:30陈其生
关键词:轴对称数学知识传统

陈其生

摘 要: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视角,让学生通过探究传统文化,对学习数学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相互融合,是促进农村初中数学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借助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9.017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并且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有限,以及农村缺乏教学资源,会使初中学生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初中毕业后,不会继续进行学习。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会出现态度不端正等情况。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数学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农村地区各方面条件有限,会使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并且农村环境较为闭塞,经济较差,许多家庭选择外出打工,学生的日常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进入到学校进行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未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并且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教师无法及时解决,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 部分学生缺少条件学习

在义务教育背景下,学生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原有的义务教育模式,会使农村学生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尽管农村地区已经出台减免政策,但是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学生学习投入方面较少,许多学生面临辍学的情况。为缓解经济压力,学生家长在外出打工的同时,学生也会承担家庭生活的重任,在家庭劳动与学习之间,更多的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

3. 农村初中缺少教学资源

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教学资源,教师只能讲解课本的内容,学生长时间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厌烦感,并且缺乏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此外教师缺乏对教学的创新,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主要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

二、传统文化渗透农村初中数学方式

1. 创设情境模式,引入传统文化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将传统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效地融合,通过融合可以转变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将我国古代数学中的原理以及应用方式,通过情境表现出来,在表现原理和应用方式时,让学生尝试模仿古代应用数学的过程,在模仿中会使学生深刻体会古代数学的智慧,并且学生对会对古代数学产生探究欲望,在探究古代数学过程中,以情境为学习途径,会让学生感受现代数学的魅力,有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数学知识。

我国古代在记录时间过程中,会设立不同的名称,包括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用于表示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古代方法,记录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创设以古代记录时间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数学学习相互融合。

以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知识为例,教师使用古代计时方法,将课堂教学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使用的时间,会由传统方式记录。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解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是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教师以跷跷板为切入点,构建使用跷跷板学习等式知识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融入古代记录时间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学习时间的同时,还能在情境中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情境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等式,结合跷跷板的运动方式,使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式知识。

2. 开展合作小组,探究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数学知识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在表示人们的年龄时,会使用不同的文字,代表不同的年纪,如二十岁代表弱冠、三十岁代表而立。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不同年纪使用文字的表达方式,然后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学生在小组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学会以传统文化的视角,深入分析数学知识,在分析数学知识期间,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组教学模式,会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以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垂线》知识为例,本文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垂线的概念以及垂线的含义,包括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并学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师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學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建立互相帮助的关系,以便使学生在操作中,经历观察、探索、归纳以及总结等过程,初步形成几何概念。传统文化中互相帮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学生需要在互相帮助中实现共同成长。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垂线定义的理解,并利用垂线定义计算角度。

3. 增加课外活动,体会传统文化

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过程。传统文化在农村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与农村传统的观念有关,另一方面农村资源与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教师应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农村剪纸艺术,通过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剪纸。在手工剪纸过程中,学生剪出不同的形状,将剪出的形状作为学习工具,在学习中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剪纸活动中,学生会绘制出不同的形状,有效锻炼动手能力。在绘制图形中,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在转变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运用思维,使用掌握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

以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作轴对称图形》知识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使用手中的纸,裁剪出轴对称图形。在裁剪轴对称图形的准备阶段,教师向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掌握轴对称相关概念后,在裁剪过程中,会按照概念探索裁剪的方式,在裁剪中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判断,最终裁剪出符合概念要求的轴对称图形。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学生会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对所给的图形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在判断过程中,一方面提升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会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效地融合,在融合过程中,让学生以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数学知识,还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学习中增加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更祥《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1期。

[2] 高珊珊《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43期。

[3] 任庆奎《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探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年第35期。

猜你喜欢
轴对称数学知识传统
《轴对称》巩固练习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轴对称”复习点睛
少年力斗传统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清明节的传统
欣赏图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