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群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国 传统节日 文化 初中 英语课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8.018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发展的支持,教育事业在这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能够向着最新的方向发展,真正的找到教学的全新开展和实施角度,以便于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西方国家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力,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经久不衰。
一、情景交际教学法
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英语知识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流利地与他人进行英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阶段,可以在这一个角度着手,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进行英语的交际。在这个过程中,再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课堂中,就能够让学生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阶段,真正地掌握英语在传播中所呈现出文化的能力和魅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创设出:“你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这样的课堂教学情景,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话练习。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回答,对话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需要避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限制。如“What festival do you like? Do you think that Chinese festival is the most interesting?”等,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掌握更多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内容,也能清楚地掌握中国传统节日中文化的习俗以及具体的来源等各种知识点。
二、小组合作教学法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绝对核心人物,学生一直都被动地对知识进行接收。随着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不断地推进和完善,以学生作为根本的课堂,成为当前教学工作发展的最新风向标,所以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上,想要真正地把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其中,教师需要真正地掌握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核心所开展的全新课堂教育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如,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带学生展开相关的课堂教育活动,以七夕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英文形式把牛郎织女的故事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从原有的被动角色,向主动的方向转换,也能够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表演和台词的背诵等,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容,以此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寓教于乐教学法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死板枯燥的课堂氛围难以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教师也需要利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以游戏的形式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用最轻松的教学方式完成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配对的游戲。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两个纸盒,这个纸盒分别代表“Traditional festivals、dates”,然后在这两个纸盒里分别放着写着各种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卡片和日期卡片。教师在上课时鼓励学生来到讲台前,分别抽取一张卡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卡片中的节日名称和日期是否能够相互匹配,如果抽到相互匹配的,则获得一定的小奖励。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探讨初中阶段英语课堂中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具体渗透的策略,希望能够真正的改善以往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在学生喜欢的环境中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和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为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琳《基于全息阅读 提升初中英语核心素养——以〈多姿多彩的美国节日〉校本课程为例》,《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