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实践探究

2020-12-14 08:46:52毕玉英
关键词:内涵中职融合

毕玉英

摘 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不仅仅是语言类工具性学科,更是具有人文价值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多与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等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其根本宗旨就是通过语文教育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其人文素养充分提升,对其文化涵养起到极大的丰富的作用,进而为其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的前提。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和实践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学 文化传承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6.012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在高职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和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以此使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弘扬。从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大纲情况来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是因为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出我国的优良传统,更是因为传统文化内涵对于当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选择,有根本上的引导作用。对当前的中职学生来说,为其进行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有良好的文化熏陶,对其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具体来看,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和实践的相关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內容相融合

从当前中职语文教材来看,其中设计了很多优秀课文,很多的课文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知识体系,有着特别丰富的哲理,而且文笔特别优美,有着十分真挚的情感。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实现语文课程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对于深刻内涵进行有效利用,解读深层次的内容,以此确保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知识可以充分挖掘出来,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针对传统文化进行相对应的展示和传承弘扬,以此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着重强调,不断升华和创新改进,以此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融入其中,进一步感受和品味,进而为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前提。

比如,针对《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针对文章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深刻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着重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更深入的领会其中的“在逆境中发愤图强”“不空不松,从严以终”等相关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拓展,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使学生的思想进一步拓宽,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为其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再比如《我有一个梦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着重做好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此为毕业之后实现自我价值,完成自我的就业目标和工作目标而奠定必要的基础。又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想意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高贵”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所在,使学生能够充分明确人的高贵更重要的在于思想和灵魂,而不在于外在的形体,这样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自我的精神财富和道德品格进行更有效的珍惜,在生活过程中能够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仔细了解作者背景,将传统文化与作品本身融合

从中职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所入选的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其中蕴含着特别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情感,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入选作品和作者的背景等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讲解,充分领会其中的传统文化的痕迹,对于作品中的深厚内涵、思想、情感等相关因素有明确的把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更精准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引导和融入,体现出应有的中职语文教学成效。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称之为的文章背景,主要包括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历史背景和成长经历等等,当学生们针对这些背景知识进行充分了解之后,也会生发出相对应的兴趣和积极性,有自然人文情怀,进一步提升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解读能力,这样也能够更有效的体现出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学魅力,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进而汲取其中的文化内涵,为我所用,真正意义上内化成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作用和实践的意义。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穿插民俗知识,确保传统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融合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涉及特别多的内容,其中民俗知识和相应的文化就是典型的代表。教师可以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入更多的民俗知识,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相对应的价值和效用,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民俗文化风情,进而确保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体现出更加深远的融合价值和意义。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针对廉颇和蔺相如所具备的品质进行深入的分析,各抒己见,这样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人物和形象的理解,从而在其中体会到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的精神,以及勇敢机智的品质,对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重要价值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完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之下有相对应的学习的榜样,进而让自身实现不断的成长和完善,在传统文化的感染之下能够在身心方面实现健康良好的发展。

四、引导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围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因此要着重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这是主阵地。同时也要高度关注课后教学,把握好实践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依靠短短的课堂的几十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进一步加大课外阅读的开展力度,推进各类活动,特别是更有效的推进多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课外阅读的相关内容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入,体现出应有的综合性和理论实践有效融合的作用,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阅读效果,从而更深刻的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以阅读活动作为基本形式,进一步选取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融入其中。通过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在阅读的质量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更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相对应的情感共鸣。因为每一次阅读,都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和深刻的交流,进一步通过精心的阅读,更深刻的领会古人的性格志趣、人格品位和思想情感等等,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认知到认同,针对文本内涵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进一步根据自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经历等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样才能充分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同时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必要的前提。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是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标准,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两者融合的结合点,进一步深入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针对教材中的隐性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体现,确保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融合的层次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使其外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进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进而为其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基本条件,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林珍《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中华少年》2016年第18期。

[2] 陈瑞珍《探析怎样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快乐阅读》2015年第9期。

[3] 石皇冠、程小娟《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一)》,《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内涵中职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活出精致内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