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传承与发扬

2020-12-14 08:46:52赵雅琼
关键词:剪纸弘扬美术

赵雅琼

摘 要: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课堂内容,尤其是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把美术教育的知识同传统节日进行融合,能够促使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强化艺术实践带来的效果。本文以端午节为例,从节日背景到节日内容,再到节日的反思,深入分析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美术课堂 传承与弘扬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6.029

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文字、书法、美术等都属于传统文化这个范畴。传统文化与师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人的灵魂所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既是国人的责任,又是教育的终极使命。美术学科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能够拥有文化的自觉意识,在课堂上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并透过传统节日的深度分析,让学生更加理解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上传承与弘扬的价值。

一、案例背景分析

传统文化在很多学科教育上都有应用,而且产生的效果也较为理想。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时候,若有效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课堂体验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把美术教育与传统节日进行结合,学生更容易发现美术学习乐趣,从而强化对于艺术的深入理解。

剪纸是最为古老化的民间传统艺术,属于镂空艺术的类型,视觉上通过透空感,总能给人一种美好的艺术体验。而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又很神奇,只需要利用剪刀和纸就能够剪成窗花、灯花等多样化的图案,每逢遇到传统节日时,剪纸就会发挥出特有的作用,给节日增添别样的色彩。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分析剪纸艺术与端午节的有效结合,不断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以此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案例内容分析

教师在美术的课堂上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分析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节日内容,这里我们先以端午节为例。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基本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端午节的内涵,并产生对后面内容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运用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起源。比如,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然,关于端午节还有另外的一些说法,有记载说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还有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勾践的操练水师等。再次,不管端午节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有一点其实是共同的,也是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后人在端午节的时候,利用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剪纸等多样化的形式缅怀先人。最后,端午节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剪纸艺术来表现端午节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美术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认识到剪纸的艺术,自然会与端午节产生各种联系,增加对端午节的全面性认识,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纪念屈原、吃粽子节日的简单形式上面。教师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剪纸艺术,充分吸引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多媒体将剪纸作品充分展示出来。比如,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大门上张贴牛形的剪纸,或者是在大门的下方张贴一对黄纸,这正好契合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元素,在古代表示可以震慑水患的意思,此时让同学在剪纸的过程中互相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在最后分析端午节剪纸的制作方法,再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给学生留出自由讨论的时间。

学生们在手工制作时可以进行积极讨论,总结教师课堂讲解的与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有关的文化知识,然后形成课堂讨论的氛围,再让学生之间互相发表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指导,针对学生制作上的不足,引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商标、图案以及遇到的剪纸图案与学到的美术知识有什么不同。目前处于新时期,正是网络、智能手机的天下,生活里每天都离不开这些现代化的工具,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艺术仍然需要得到传承与弘扬。为此,在制作剪纸的时候,可以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去联想,创造多样化的剪纸图案。在美术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会找到剪纸图案和生活中商标的契合点,从而在制作剪纸中思考设计的理念,以此增强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从心底去认可美术这门学科。

三、案例的具体反思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传承与发扬,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美术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的时候,可以透过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吸引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利用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而且还能让学生的性格得到不断完善,促使学生在文化的认知方面不断得以增强,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美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关于美术课堂的教学,教师要把传统文化同民俗节日进行结合,并设置课堂的主题内容,让学生能够围绕着主题进行积极实践,从而利用端午节以及其他民俗节日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体会到实践带来的快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在内容上加以创新,而且还要利用多样化的课堂表现形式,比如利用硬件、软件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影视资料或是音频资料,不断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背后蕴藏的历史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并在多样化的材料介绍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认识端午节的艺术形式,深入理解艺术图案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下,为提高艺术的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提高美的感知与认识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但不是美术专业水平的提高。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在信息化的时代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全面提高学生多个角度去感受美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作用。

在初中美术的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的时候,美术教师要注意和学生间建立积极正向的沟通关系,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要建立美术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沟通中产生设计思维的碰撞,更加了解创作的灵感,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全面提高审美的素养。而作为美术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里找到适合引导学生的最好方法,并在讲解当中优化课堂的设计内容,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美术教学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得以丰富化,最主要的是还让民族传統文化得到了良好的继续与弘扬。

看过的内容比较容易忘记,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在美术教学的课堂当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能只是做表面的功夫,而是要通过众多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会。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而言,节日气氛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仍然是以端午节为例子,节日气氛的展现不只是前面提到的那些,还可以延伸活动的具体内容,设计有趣且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内容。比如可以设计与比赛相关的一些活动,在赛龙舟比赛上,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来观看。还可以收集粽子礼盒上的图案,并在班级当中进行集中化的展示,比一比谁家的粽子最美,最具有代表性。

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传承与弘扬本质上并是一件难事,只要美术教师能够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责任与人生使命,在课堂教学中以传统文化中的民俗节日作为着力点,实践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美术这门学科以创意见长,在课堂上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就能更好地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雒刚《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都市家教(月刊)》2017年第12期。

[2] 余友德《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及思考》,《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第18期。

[3] 杨美华《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艺术评鉴》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剪纸弘扬美术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剪纸
剪纸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
剪纸鉴赏
延河(2013年10期)2013-09-08 0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