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初中历史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12-14 08:46罗婷
关键词:教学内容传统历史

罗婷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优良的传统,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着较多的教学问题,教师不仅需要引领学生掌握历史基础内容,还要引入传统文化色彩带领学生探索中国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并且,教师需要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进行串联讲解,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23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融入没有全面落实,以至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度无法提升,不利于在课堂内弘扬民族特色,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历史内容掌握传统文化,进而加强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1.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做了一些改变,并在其中穿插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教材内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不同的传统内容,可引领学生根据教师的见解逐步掌握传统文化色彩,继而有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此外,教师也可借助现阶段的习俗内容指引学生学习历史课本,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学习办法,但是也存在部分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没有深化,学生不要求“贡献”。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融合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认识自身的个人价值后,能够明白集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含义,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逐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

1.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上,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使得学生仅是根据考试内容进行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没有联系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得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存在的传统文化内容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课堂教学效果持续下降。

2.教師没有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在提倡历史课程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后,部分教师也适当地将传统文化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但教学质量微乎其微,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体验,使得学生处在一知半解思维层面,无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总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融合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融合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并将其中多余的内容进行说明,以此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可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依据课本出现的传统文化,通过多方面途径寻找不同的内容,进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历史的掌握情况适当地引入传统文化内容,带领学生通过传统文化与历史课本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保持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局面》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首先,教师可引领学生根据文章标题进行思考:百家争鸣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哪些著名的人物?以此引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并逐一介绍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教师在说明人物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入课外内容,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像是在阐述儒家的孔子时,教师就要以“四书五经”为主体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春秋》《尚书》《礼记》《周易》《诗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说明现阶段人们的思想道德标准与孔子的理念之间的关系,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善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2.增加教学目标,融合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不仅需要引领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学习,还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因此,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不同的学习场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课堂,逐步推动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与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还要指引学生学习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历史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别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拓展唐朝对外频繁交往的原因,使学生通过内容、时间、身份、目的地、目的等内容全面地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加强学生的历史素质。而后,教师可根据当前日本与中国的茶道内容为主讲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前带领学生预习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借助历史教材,融合传统文化

为逐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需在班级内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内的历史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彼此间的交流。此外,教师还可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在课堂内明确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而加强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时,教师就要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带领学生感受青铜文明。首先,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如:汉字与甲骨文之间的关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深化学生对甲骨文的印象。并且,教师还要在课件中展示“祖”字的甲骨文内容,使学生明确汉字的发展过程。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指引学生真实地感知司母戊鼎、编钟等青铜器,带领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逐步提高学生对青铜文明的理解与认识。并且,教师还可将现阶段存在的青铜器,如爵、斛等引导学生从种类、工艺、规模上进行观察,并与课本上的作品进行对比,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遗留下的瑰宝的欣赏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化思维。

4.增加实践性教学项目以渗入传统文化

历史课程是学生学习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老师要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意识,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老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馆,也可以让学生参加课外历史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历史文化知识。博物馆内陈列的瓷器等文化物,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通过文物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神。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需明确现阶段的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借助历史教材,打造轻松高效的学习课堂,以此不断深化学生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印象,促进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营《谈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华夏教师》2018年第32期。

[2] 李建虎《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的渗透》,《学周刊》2016年第29期。

[3] 曹瑜《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渗入初中历史教学之中》,《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3期。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传统历史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少年力斗传统
新历史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