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勇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在进行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传统文化,这样可以使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得到更显著提升,从而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融入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这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这样的情况,下文重点分析传统文化和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融合的相关策略等内容。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高中物理 教学整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30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里面包含着特别多的内容,例如既有古文和诗词,也有戏剧和对联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特别常见。针对高中物理课程而言,所涉及的内容也特别丰富,其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和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充分融合,两者有着十分显著的融合性特征,因此两者有机结合是切实可行而且十分必要的。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激活高中物理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其物理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基本的条件,同时对其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也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
一、在高中物理课外拓展过程中可以有效结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通常情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往往会采取类比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针对抽象性、逻辑性更强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有效利用,例如,在类比磁场、电场、重力场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时候,高中学生对于V-t图、F-t图、P-v图需要充分理解相关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思维能力和物理思维的养成提供必要的条件。需要关注的是,这种类比的思维在《易经》中可以看到,这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张晓光先生曾经说过,古代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拥有着一种无比浪漫的想象的传统,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性和创造性也十分强大,从世界范围来看都举世无双,而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和类比思维的擅长及保持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针对这样的情况,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于相关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类比思维的这样的组成部分进行全面深入的认知,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发展历史中有效利用类比的方法发现的全新的规律和新的理论,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和物理教学的渊源和内在联系。
比如,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有磁场,法拉利用类比的思想探索,发现磁生电等。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物理教师也要让学生充分明确,要具备相对应的辩证思维,针对类比方法去进行正确地看待类比推理,通常情况下在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上来进行推理和论证,所获得的结论并不是必然的结果,其精准性、可靠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呈现出应有的科学价值。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之前,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们介绍与之相对应的预备知识和相关补充材料,例如可以介绍相对应的《磨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相关材料,而这些材料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和相关的原理,通过这种知识的补充和融入,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融入课堂实际,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学会解题和分析,以此使其物理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讲述近代科学成就和物理方面的探索以及成效,同时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两者进行更充分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神奇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兴趣了解相关物理学的相关内容,以利于传统文化更有效地传承和发扬。
比如,在光电效应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家吴有训用实验验证康普顿效应,让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感,进步发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科学精神,进一步挖掘近现代科学家的先进事迹,由此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进而更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良好的传统文化导向效果。
二、有针对性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体验和认知
教师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性地设计出相对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加真切的体验,确保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融合,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和应用效果。在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进行相对应的选择和设计,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设计出相对应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内容,进一步分析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物理知识应用情况,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此作为切入点,体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在实践中的导向作用。
比如在高一物理知识学习完之后,确实可以結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同学们设计一个桥梁研究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内容中主要包括:让学生针对世界桥梁结构和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各类结构进行分门别类,了解我国传统的桥梁文化和世界桥梁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设计相对应的桥梁模型。针对桥梁的设计模型而言,可以选用废旧的物品来作为材料,这样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更积极地融入物理实验创设过程中来,这样能够突破物理课本教学的单一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技能得到切实的增强,使学生综合性的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进行验证,同时进一步感受桥梁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开发特色选修课连接文化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开发校本课程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这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化个性化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物理学习要求和文化需求,高中物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园和课堂实践中创设出相对应的更具特色的课程资源,进一步有效结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使相关内容能够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过程中连接相对应的文化资源,深入地感知传统文化元素,进而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引领学生针对生产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类物理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从这些物理知识中去感知相对应的科学方法和物理原理,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文化的深刻性,同时提升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传统文化的探究热情。
比如,在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完电力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相对应的《生活中的电知识》的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设计出以下几方面内容:家庭电路设计引发相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如果人员触电应该怎样进行急救?常用的家电工作原理包括哪些内容?在针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融入学生的建议或者意见,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自身周围的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情况,同时进一步融入科学探究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相应的问题体现出传统文化特色。
总而言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确看出,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一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传统文化相关因素,在其中得到有机结合,不断渗透,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能够为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万立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物理教学的探究》,《物理通报》2015年第5期。
[2] 王远江《初中物理教学引入传统文化的思考》,《学子(理论版)》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