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阅读经典如何真正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2020-12-14 08:46:49王君霞
关键词:初中语文融合传统

王君霞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阅读经典包括特别多的古文、诗、词、曲、赋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融入相关内容,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拓展教学的范围,以此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充分提升而提供必要的前提。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在初中語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的相关策略等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 阅读经典 初中语文课堂 融入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11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阅读经典等相关内容,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不管是读古文,还是吟古诗,都吸收着传统文化和阅读经典的精华内容,这些内容都汇集着古人思想的精髓。因此要高度关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阅读经典,对其深刻的内涵和意蕴要充分的掌握,然后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融合相关内容,使各类阅读经典能够真正意义上走入语文课堂,从而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成效。据此,下文着重探讨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真正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相关策略等内容。

一、确保传统文化阅读经典能够真正意义上回归初中语文课堂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很多学校都没有充分确保传统文化和初中课堂深层次的融合,即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融入,但是融入的层次和范围都不够充足。因为阅读经典往往不是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学经典往往不能呈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是得分的法宝,所以在某些教师眼中,这些文化经典在课堂中融入会占用课堂的时间或者浪费时间,不如拿出时间让学生针对相关的必考篇目或者课文进行记忆和背诵,这样还能马上见到成效,特别是针对初中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这样可能起到更为明显的加分效果。这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阅读经典往往呈现出漠视的态度,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融入,只是应应景,应付上面的检查,搞形式主义。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层次的融入传统文化的阅读经典,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都融入相关内容,这样才能呈现出应有的融合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的特征,有针对性的融入,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目标,使两者能够充分融合在一起,以此使两者能够呈现出良好的融合效果。同时要做出相对应的硬性规定和要求,确立相对应的融合机制,制定出相对应的指标,通过这样的指标来评估和考核教师的语文教学成效和对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这样能够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把经典充分回归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呈现出应有的教学成果,以此确保传统文化经典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

二、选择恰当的经典,让学生知书达理

在融入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初中生学习认知情况且容易接受的阅读经典内容,例如,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三字经》这样对于学生性格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经典文本,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知书达理。这样的经典有着十分丰富的古文知识,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应用和融合,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充分掌握相对应的古文言知识和其中的深刻内涵,确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经典来领悟其中的典故和历史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对于学生有着积极有效的影响,在逐步推进之中让学生得到相对应的滋养和熏陶。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一边学一边背诵,以此促进学生在无形之中知书达理,学会待人接物,在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有显著的改善,同时在学习效果和人文素养方面也显著改进,这样才能够呈现出良好的融入效果,真正遇上实现融合。

例如,“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样的四句话是父母教导子女做人处事的道理,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可以使学生接受相对应的儒家思想教育和引导,在无形之中融入传统文化。针对经典语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认真领会,不断的探讨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的相关内容,并且体现出经典的现实性和深远的指导作用。为了避免生硬的说教,在融入相关经典的过程中,要通过经典故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在故事情境中针对相应的内涵和根本宗旨进行充分的领会。例如,可以讲《孟母断机》的故事,选择这样的阅读经典,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其中的内涵,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故事中充分明确孟母的爱子之心以及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同时通过相对应的经典名著的选择,也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对应的古文知识和用法,例如,“出则弟”这一节中的“弟”,在初中的古文知识中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通假字,应该是“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通过这个通假字进一步延伸,讲解其中的主旨内涵,明确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恭敬友爱,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这样的思想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指引作用,班级同学也需要掌握这样的道理,同学之间要互相融合,和谐相处,特别是针对自身独生子女来说,更要把这样的经典名句深入的理解,班级同学的相处要像兄弟姐妹一样,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要富有教养,对老师和同学要和谐友善,温暖融洽,在班集体中养成良好的品质,有团队意识,这胜过考试成绩的提升。

三、让学生们在语文实践中欣赏美,在诗文中感受爱

从根本上来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经典,其根本宗旨就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中更好地进行语文实践,学好语文,从而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和生活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经典的核心内涵。“生活无处不语文,留心处处皆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而言,需要进一步引领学生融入生活实践中来,从生活中获得相对应的启发和感悟,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诗文、词曲,在语文教学中随处可见,在生活中也有特别多的痕迹,因此要引导学生把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的精髓反映到生活实践中,通过生活实践的探究和映射,体现出传统经典的相关内容,使两者互相促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水平和人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也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传统文化阅读经典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效果。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古诗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一年四季的变化,其优美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这样的句子,特别是在写作教学环节充分融合,能够让学生的文笔更加生动鲜活,使文章更富有文采,从而体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让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具备应有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审美能力。

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明确,在当前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应当越来越关注阅读经典的融合和推进,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合相关内容,确保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真正意义上走进初中语文课堂,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相关学校和教师要高度关注两者的融合,深层次地体现出融合的效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主动性,在其中更有效的探究文化经典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融合经典内容和实际情况,使两者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苟文慧《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科技资讯》2020年第8期。

[2] 吴义明《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6期。

[3] 郭淑松、孔令荣《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方法》,《中国教师》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融合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